今天在河南师大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报告厅听了程晓堂教授的讲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内容解读。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7052/0ed76100ebcbe530.jpg)
程晓堂教授是北师大教授,也是课程组的专家,从1999年到2023年,一直在做关于课标制定和修订的工作,所以由他来解读课标,肯定是再合适不过了。
程教授围绕课标的前世今生,为我们介绍了课标的历史。我才知道中国早在1923年就有了《英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新标准英语教材似乎就是这么来的。
围绕课标理念,他逐一解读,并加入了一些不同版本教材的活动设计,围绕这些活动,向我们解释课标中的重要概念。
比如什么是多模态,程教授就举了五个例子。超过两个以上的模态就是多模态。比如课本中的文字加上图片,再加上字符、字号甚至world这个图形,Around the workd 后面的黄色,都可以算作一种模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7052/c76cd319bbda5655.jpg)
关于语篇,程教授列举了很多,连续性的语篇和非连续性的语篇。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种可能出现在机场、邮局、饭店、书店、博物馆等场所的简单的提示语竟然也是非连续语篇的一种,把他们放在一起,就可以进行教学设计。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7052/ce011d6726e7e39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7052/5041f1caf636f6ab.jpg)
再有关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中提到的在体验中学习,什么是体验?指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阅读相对真实的语言方式,来接触、感知和理解语言的意义和形式,与之相对的是通过听教师讲解来学习。程教授给的例子是比如要有礼貌地打招呼,老师说你见到别人该怎么打招呼,不叫在体验中学习。如果有个视频,里面有人在用英语礼貌地打招呼,学生通过看视频了解这一户吗,就是在体验中学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7052/3f357313668d50f5.jpg)
2022年版的课标都觉得好,尤其是专家们都感到特别好,甚至觉得高中课标写得不如义教课标,还要重新修订高中英语课标。其实课标不管怎么修订,一线老师最关心的还是如何提分和应付考试。虽然专家和梅海老师都说不刷题英语也可以考高分,但是老师们还是不敢放手。
在交流环节,师大的老师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课标是很好啊,可是有什么用呢?程晓堂教授说,有这个想法的老师缺乏三样东西:一,一缺智慧,二缺勇气,三缺胆量。所以才会出现这个局面。因为没有智慧,除了教知识啥也不会,所以不想变,因为缺乏勇气,所以不想试,因为缺乏胆量,所以不想改。这些教师固守自己已有的观念,天天做点安慰剂似的题,只不过在给自己找个心理安慰。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7052/a4df8534acedda00.jpg)
彩琴老师在总结时说,我们不要做三缺老师,我深以为然。
我觉得新课标应该认真学习、理解并实践,在彩琴导师的推荐下我也买了程晓堂教授的书,认真阅读了《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这学期我虽然带初一,但却觉得备课量大增,因为我完全推翻了自己以前的教学设计,一篇简单的阅读文章,我会从思维品质,文化意识,语言知识等多个角度去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和思考,这样做的效果是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而是通过课本知识,举一反三,学会了迁移创新。课堂上学生一直在我的追问中不停地思考,我们问题聚焦于what,why和how,也一直在交流中碰撞,所以英语课上学生一直很活跃,是思维的活跃。
我在语篇中去教单词,教语法,教语用,效果比以前好多了。我的学生的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Focus,feedback和fix,三F法让我们的课堂和测试都做到了高效。
现在我通过学校的教育平台每周让学生读一个绘本,让学生去挑战朗读,成功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下一步讲解试卷时,我准备加入句子结构的分析。
拒绝做三缺教师,积极行动,大胆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扎实走好每一步,期待一切美好都会发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7052/e6022d5ba390b53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