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周五下午因为扰乱课堂秩序被叫了家长。
事情起因的经过时这样的:
在数学课上,数学老师叫一名同学来回答问题:三角形的高在哪里?这个同学还没开口回答,我儿子就直接喊出了一句话,“从xxx(那个同学的名字)的屁股眼儿里呢!”这话音未落,就引起了全班的哄堂大笑。
当我听完数学老师的描述后,我恨不得自己找个地缝儿钻进去,虽然知道儿子有点小调皮,但不知道居然这样不知轻重,课堂上乱说话也就罢了,居然将侮辱性的词汇带到了课堂上。
晚上回家后,无意间提起了这件事,爷爷、奶奶和爸爸开始了火力全开:
“你作为一个学生怎么可以这样呢?”
“太不像话了,我要是老师也会被你气坏的。”
“上课说话,要举手,老师同意之后才能发言,你上学好几年了,连这个都不知道吗?”
........
我一看形势不妙,赶紧站出来打圆场儿,“其实我明白这件事是怎么回事,轩轩大概是觉得那句话非常有趣,说出来一定能起到轰动全班的效果,是吗?”
“嗯,嗯,是的。”儿子连忙点头如捣蒜。
“虽然我理解你的情绪,但不代表我认可你的做法。
我知道你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喜欢热闹,喜欢引人注意,更喜欢被关注。
但妈妈从小就告诉你做事情的原则是:不能干扰到别人或给他人造成困扰,对吗?
你在课上乱发言这件事不仅侮辱了同学,还给上课的老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你确实犯了很大的错误,检讨书一定要今天写好,周一交给老师。”
“好的,妈妈。”
看到儿子很诚恳地点点头,我知道在他心里刚刚竖起的那面反抗的大旗已经悄悄放下了,于是继续说道:
“如果你想引起更多的关注,可以平时多积累一些笑话,在课下的时候,讲给同学和老师们,这样不仅满足了自己的欲望,也给同学们和老师的业余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欢乐,一举两得岂不更好吗?”
儿子听完之后心悦诚服地连忙说道:“妈妈,这个方法真的不错,我知道,下次不在上课时间闹笑话了,可以在课间的时候讲笑话。”
一次学堂闹剧,就这样在轻描淡写中化解了,而且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并承认了错误。
我们的孩子难免犯错,但是面对错误,如果家长不能真正理解背后的动机,单纯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孩子未必能记住教训,保证下次不犯。因为成年人和儿童看待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如果家长上来就先来一通批评,孩子也会在第一时间竖起一面对抗的大旗,编织各种理由来对抗,那么一席以解决 矛盾为目的的谈话,就变成了另一场权利战争的开始。
我们在职场中和同事沟通的时候都知道要注意谈话技巧,在批评他人之前先铺垫一下,用先扬后抑的方法让他人接受批评的时候更舒服一点。可是面对孩子的时候怎么就忘记了这个说话技巧了呢?不是孩子没有同事重要,而是因为我们觉得,得罪了同事以后会付出更高的代价。而我们并不怕得罪孩子,是因为我们知道,无论我们做的多么糟糕,孩子都会很轻易的原谅我们,不是吗?
细思极恐呀,原来我们一直在伤害我们最亲近的人。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看到并理解孩子的情绪,然后才能更深入的有效沟通,才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批评和建议。
希望大家通过我分享在家庭育儿过程中反思,看到那些看似不太重要的小事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刻的育儿理念,做好当下的点点滴滴,成长的蜕变就在明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晓晓,一从一个文艺清新的少女成长为一个十岁顽童的辣妈。喜欢读书,爱好写作,一直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坚持了十年的亲子阅读和陪伴,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成长,一起成就最好的他和最美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