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北清诗词会诗词学院古体诗
关于格律的一点认识——无预

关于格律的一点认识——无预

作者: 水木心艺 | 来源:发表于2018-10-16 20:47 被阅读22次

           有关诗词中律句、格律诗的一般规律问题,本人看了一些有关书籍,有一些出入,但本人比较赞赏启功的观点。现谈谈我作为一个工科生在学习启功论著之后的一点理解

            诗的格律要求主要是为了吟诵起来抑扬顿挫,抑便是仄声,扬是平声。仄平相间就形成抑扬的美感,但为什么一般多数是仄仄平平,而不是仄平仄平,据说跟人的喘息有关,这个咱不懂,不敢乱说。总归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这么一节一节就顺畅,启功说这像一根竹子,两个字为一节。

            咱们的律句就是在这根有韵律的竹子上截下一段,以五言为例,截下不同的段有四种,即:(A)仄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C)仄平平仄仄;(D)平仄仄平平;也只能是这四种。 这就是律句最基本的句式(权叫母句),其它律句(权叫子句)都是由这四种变态而成。由于一个句子的发端要求比较低(即一句话的重要性是从韵脚或白脚开始往前递减),第一个字往往可以改变,如(子句):(A1)平仄平平仄;(C1)平平平仄仄;(D1)仄仄仄平平;(B)句式犯孤平,不能变。

            七言句就是在五言句这段竹竿往上再锯一节(平平或仄仄为一节,平仄或仄平为两个半节),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平仄仄平平仄仄;(D)仄平平仄仄平平。上面说了,五言句的第一个字可以改变(犯孤平除外,下同),七言句的第一个字更可以改变;七言句是从五言句来的,所以七言句的第三个字(即五言句的第一个字)也可以改变,这就可以变化出很多律句来,如A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母句)可以衍生出以下三种子句:A1平平平仄平平仄,A2 仄平仄仄平平仄,A3 仄平平仄平平仄。排列组合大家都懂,有兴趣其它可以排一排。

            对联、六言、八言、九言句的规律同上,但用的不多,聪明的诗友自然明白,就不在这啰嗦。不符合以上规律者,即非律句。拗救是另外的问题,这里不说。拗救后的句子严格来说不是律句,充其量叫变态律句,但由于处在律诗篇中,所以有人说它是拗律。

            好了,知道什么是律句,就可以来写诗了,再也不会老让诗友们说你出律,虽然难免,可心里还是不爽。但,是不是随便把一些律句组合在一块,就成了一首格律诗呢?非也!这就涉及到篇式,即律句之间的排列组合。

            从上面咱们知道,律句的平仄是相间的、错综的,是为了念起来舒服(抑扬顿挫);同样,为了整篇读起来顺溜(也就是和谐美、不呆板啦),句与句之间也需要错综的、相间的。句式篇式都讲究错综,就是要求差异最大化,这是一个原则(哈哈,差异即美,反动即和谐,我是说诗词,不是说社会哦)。不同的律句就上面四大类, A句式与B句式、C句式与D句式正好相反,用它们两两配对最合适,因为平仄正相反,也就是最符合“粘对”的原则。咱们写诗都是一联一联的,所以AB一联、CD一联是最好的。一首仄起不入韵的五律篇式就是ABCD ABCD;平起不入韵的七律篇式也是ABCD ABCD。同理(只举五言为例,七言按此原理也就不难列出):

            平起不入韵句式  CDAB CDAB

            仄起入韵句式      DBCD ABCD

            平起入韵句式      BDAB CDAB

            除首句入韵外,其它每联中两句的尾字都是一仄一平,按这样的规律,多于八句的排律就可以按后四句的规律一路写下去了,如:五言仄起不入韵最简单,一路ABCD ABCD......;五言平起入韵排律句式:BDAB CDAB CDAB CDAB......;等等,等等。

            电脑格律检测只有五(七)绝五(七)律可以查,排律(或对联、六言、八言、九言等)没得查;手头没资料可查,又记不得“公式”(即律句),知道这个规律后就很方便,大不了自己排一排。理科生都知道,公式不宜死记硬背,懂得推导是必须的。绝句是八句律诗的前半段,就不用再说了吧。

            说句多余的话,格律检测中很多句子的倒数第三个字注明“可平可仄”随意变,这就有可能产生“三字脚”的孤仄,启功先生认为非律句(但王力的观点与启功有点差异)。窃以为上面说的是比较严格的要求,但任何形式都应该为内容服务,不可本末倒置,关键还是意境。比如韦应物的【七绝】涂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平平平仄仄平平

            上有黄鹂深树鸣。  仄仄平平平仄平

            春潮带雨晚来急,  平平仄仄仄平仄

            野渡无人舟自横。  仄仄平平平仄平

            是一首平起入韵的七绝,按上面的要求,篇式应是DBCD,但把这首诗输入格律检测却出现很多出律。实际上,韦应物用的篇式是DBAB,这也是句子之间错综相间,只是不如DBCD的差异最大化而已。而且诗中第二联的“三字脚”不但有孤仄,还有孤平,但在两句同一位置各拗一个字,句与句之间便形成平仄对举的完美组合。所以仍然是一首千古流芳的名绝!这是诗人在通晓格律基础上的变通,作为初学者,窃以为还是老老实实按规律来创作,不然画虎不成反类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格律的一点认识——无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lk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