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樽江月
和别人比起来,我的反射弧好像要长得多,所以后知后觉便成了常事。
也许是金牛座的钝感,这点大概是从娘胎里就带来的;也许是有些事情不愿去回想,本能地拒绝它会成为过往。
有些人活到十七岁就忘了自己十六岁是什么样子,我的记忆虽然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去,但更多的像是变成了一种人生的底色,不再突出显眼,但不代表消逝不见。
如今想起往日的场景,莫名觉得熟悉而又陌生。
都说婚姻是座围城,校园又何尝不是?
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满怀期待地踏入大学校园,迎面而来却是一个人独立面对生活的恐慌与孤独感。
如果人能预测未来,那么我大概会在开学那天望着爸妈远去背影的时候,高兴很多吧。因为那时候还不知道会遇到那么一群可爱的天使陪着我度过整整四年。真庆幸高考没有再多错一道题,不然该有多遗憾。
本来以为继续读下去,不过是原来生活的复制粘贴,但那时候的自己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太年轻,太天真)。
不过好在我运气还不错。
新到一个地方,满是不适应,但能够在三年时光安度无虞都全赖这位好室友以及好朋友的照顾。
还记得初来报道那天,刚踏进校园还没走到学院楼就见到前来接我的同学,那时候并没想到这位可爱、热情、性格极好地女生我们两个会一起踏实平稳地度过三年时光。
毕业那天,搭坐导师的车到了火车站,路上听了很多叮嘱的话,颇为感动。
想起刚来时候的叛逆以及疏忽给老师带了很多很大的麻烦。如果我是老师,大概会被气爆炸。但每次无论遇到什么他都会耐心开导。
老师家里的小师妹也很可爱,时不时会来实验室和大家一起玩儿,既聪明又多才多艺,师母漂亮贤惠,上天终究会善待认真生活的人,这句话在导师身上大概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吧。
彼时对整天泡在实验室做实验的生活很是厌倦,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看着别人在校外兼职挣钱日子过得逍遥无比,很是羡慕。
“也许你以后做的工作不是现在做的这方面,甚至相差很远,但做事情的方法都是相通的。你在这件事情上做好了,那么在其他事情上也不会太差。”
老师的这段话言犹在耳。
后来我理解到,老师的意思大概可以理解为:在学校期间,好比用磨刀石磨刀,只要把刀锋磨炼地锋利了,至于你将来要砍的是杨树、槐树还是果树,都是一样的。
都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学校是温室,那么至此,我也离开了最后一个与社会有所隔离的保护墙。
一个人拉着沉重的行李坐了近二十六个小时的火车,到达目前所在的这座小城的时候已是晚上十一点。
趔趄地拖着行李下车,列车员见状上来帮了一把,用家乡话提醒我注意些,我只点头,脑子里却想起了爸妈谆谆嘱咐、奶奶依依不舍的画面。
熟悉的乡音以后怕是再也难听到了吧,这趟从家乡驶来的列车,就这样带我驶进了梦和现实交错编织的地方。
为什么一个人会来这里呢?打算在这里待多久?在这里没有一个认识熟悉的人,会很没有归属感吧?
这是我来这个地方被问最多的话。
也有这样问过自己。
越来越发现,不管在哪里,不管周围是怎样一群人,唯有找到自己,才会有真正的归属感。
心安处即吾家。
随着年岁增长,逐渐想要像树一样生活,可以拔节而起直入云霄,可以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可以春华秋实顺应天时。
最重要的,是可以在只有自己看得到的内在里留下年岁的痕迹,时间因此有了只属于自己的刻度,生命因此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解读。
自己选择的路,怎么着也会走下去试试看,允许生命中的尽多可能。
不去做,就永远不会有收获;不相信,就永远停留现在。
有句话说,自己有海,不赶浪潮。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脚长在自己身上,往前走就对了,直到向往的风景,变成走过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