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文字集岁月拾遗简友广场
《倒计时——原子弹爆炸与改变历史的116天》读后杂感

《倒计时——原子弹爆炸与改变历史的116天》读后杂感

作者: 若水青卿 | 来源:发表于2022-06-02 11:44 被阅读0次

这本《倒计时》,因为娃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们采取了亲子阅读的方式,断断续续读了有两个月,终于在昨天大功告成读完了。

用娃的话说,这是一本史书。
没错,它从杜鲁门上任美国总统开始,详细回顾了曼哈顿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说它是一本史书,很贴切。

但在我看来,这本史书有点儿不同,文字也很有趣,尽管它的主题是严肃得不能再严肃的曼哈顿计划与广岛、长崎两次核爆。

1、这本书,让普通人看到了大人物“普通”的一面。

高高在上大权在握如美国总统杜鲁门,在需要做出是否对日本投放原子弹这一重大决策的历史时刻,他的烦恼、忐忑、挣扎与纠结,是平常人做出寻常决策的多少倍。

同时,对于自己没有按计划完成外交使命,他也同样会担心。文中这样写道的:1945年7月25日,当天的波茨坦会谈结束后,“他(杜鲁门)紧张而疲惫。现在他担心的是国会对波茨坦会议进展不顺的反应。他告诉戴维斯,如果参众两院不支持他首次登上世界舞台时的外交表现,那么他会考虑辞去总统职务。”

说到底,职务与舞台赋予了“大人物”以光环。但大人物也是人,同样有血有肉有烦恼。他们在职位上做出大权衡、大决策,担负着大责任,也承受着大烦恼。当他们卸去公务,回到家中,换上家居服,也不过是位普通的男人,普通的丈夫与父亲。

这本书,让普通人有机会看到了这些大人物“普通”的一面。

2、强横的实力,是人才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得以建功立业的最大资本。

曼哈顿计划汇聚了所涉领域本领最高强的一群人。他们职位有高有低,但无一例外是所在领域的顶尖。他们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钻研到极致,掌握了最高强的本领,成为令人钦敬的专家,也被历史铭记。

一群卓越的人,他们很多人都还那么年轻,就做到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在击中读者爽点的同时,也不能不引人思考。

3、重大的历史事件启发人反思。

核武器的使用,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也避免了盟军强行登陆日本本土可能导致的上百万人的巨大伤亡。但即便如此,它的投放仍旧引发了巨大而持久的争议。
个人认为战争本就残酷,历史也无法假设,但有一点我们都得承认,如果世界和平,原子弹投放这样的惨剧也就不会发生。

这样的史实,这样的史书,可以让人更深切地看到和平的美好与争取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

4、从文艺创作的角度看,这本书告诉我,真实的生活与历史正是文艺作品的源头活水。

文中曾提到这样两个人与两件事:

一是克劳斯·富克斯(Klaus Fucks)(倒计时13天中提到),打入曼哈顿计划的苏联特务,德国人,在洛斯阿拉莫斯工作的物理学家,为莫斯科提供了有关原子弹研发的珍贵信息。
要知道,曼哈顿计划属于秘密武器研制计划,它的保密工作做到了极致,对参与人员的审查极严,甚至很多深入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都不清楚项目的最终目标。就连杜鲁门本人,也是在就任总统职位之后才知道了这一计划的存在。但即便如此,还是出现了特务与情报泄露。

二是弗曼(倒计时11天中提到),格罗夫斯将军任命的曼哈顿计划外国情报部负责人,间谍头子。“组织了多次骇人听闻的特务行动,目标是绑架德国科学家和夺取铀矿石仓库。他曾率领一支突击队前往比利时,在德国狙击手的火力下夺取了31吨铀。接着,他又想办法将矿石安全送到港口并运往美国。”

这样的间谍,这样扣人心弦、生死一线的桥段,原以为是影视剧作品为了抓紧观众的情绪而刻意制造出来的。现在看来,它们并不全是杜撰、虚构或者想象出来的,它们很可能来自真实的史实。

这也说明,好的文艺作品,应该都是扎根在真实的生活与历史中的。

5、历史书籍,未必就是枯燥的。严肃的历史题材,也可以不失幽默。就如这本书。

全书主题严肃,但不乏幽默的句段与章节,读起来颇有趣味。

比如,在看守提取铀装置这件事上,“女孩”的效率比科学家更高。书中是这样解释原因的,“物理学家太想搞清楚是什么样的原子过程导致了指针向左或向右偏转,……,科学家总是摆弄表盘。”
比如,第一次核爆试验成功后,班布里奇盯着奥本海默的眼睛说:“现在我们都成了王八蛋。”
比如,波茨坦会议上,杜鲁门第一次见到斯大林,他觉得后者“有点像个小毛孩。”
比如,卡伦把铀弹“小男孩”称为“有鳍的加长版垃圾桶。”

基于前述这五点杂感,我认为很多人都适合阅读这本书。因为,它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段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也能从不同的角度给不同的读者群体带去不同的思考。

推荐阅读本书,相信你一定能不虚此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倒计时——原子弹爆炸与改变历史的116天》读后杂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ru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