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接手一年级,短暂的相处中,已发现有些孩子的行为惹人生厌,说白了就是惯的毛病一大堆。眼里只有别人的缺点,好像周围的人都故意针对他!
跟这个孩子家长的交流,让我找到问题的根源!
第一次,我在班级群里发布填写体温测试单的要求及例样,同时晚间放学前把表格发给每一个孩子,并要求他们装进书包里带回家填写。
孩子妈妈群里直接说:老师有没有电子版的,没见过这个表格!之前在幼儿园填的体温表一张一个月。
看到这话我心里真是不乐意。学校好心好意复印出来,为大家尽量省事也省钱还不领情,要电子版打印,这样做考虑过别的家长的感受吗?我下发了表格,为什么不跟孩子问清楚或者跟老师了解清楚,就告诉我没见过这个表格,这问题是老师的责任吗?幼儿园的方法难道小学就要照搬吗?上了小学你还让我用幼儿园的方法,干嘛不直接回幼儿园呢?从头到尾,不分析自己家的孩子收拾物品的习惯有问题,一直在强调外在的因素。
第二次,孩子家长咨询我孩子在学校表现的情况。有这份沟通交流的心思,说实话,我还是挺欣慰的,一切问题在于沟通。
孩子近期表现的确欠佳,我心里非常不满意,但还是不想太打击妈妈的心。我一分为二的分析孩子表现,指出问题,肯定有进步的地方。
正常的家长听到这话,往往会表示在问题处跟老师通力合作,把孩子的问题努力转化为优点。
但是,这位家长不按常理出牌。孩子没得小红花,是因为举手了,老师不让他起来回答!且不说孩子是否说了真话,就算说了真话,全班那么多孩子,老师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起来回答问题吗?何况这孩子总是沉浸在自己快乐的世界中,我行我素的行为怎能听到老师在说什么。
这位家长还郑重跟我说:孩子比较调皮,有兴趣的比较认真,没兴趣有可能就……希望老师多帮助指导。一看这话,我有些无语。
开学前两周,我们几乎全泡在操场上进行队列训练。这种训练对每个孩子来说,恐怕都不是兴趣使然。孩子们靠的是那种不愿服输的劲儿,“你行我也行”靠这种信念来支撑疲惫的小身板,在他们小学起始,他们顽强地磨炼着自己的意志力。
我诚恳地指出孩子的问题,但她的反馈貌似都渗透着一种指责:孩子不听你的,就是你说的做的不是孩子喜欢的样子!
我忍着极大的不适,细心地回复,还要不动声色地渗透我对她观点的不认同,还好,我们最后的交流还是和谐的。只是,家长一味地从他人身上找原因,我还是有一丝担忧,孩子终归是孩子,未来发展成什么样子,终究是家庭教育占主导。
从来对孩子的评价我愿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肯定他们努力的过程。但是一个成年人多年的习惯是否能轻易改变,就不是我能左右的。
希望这次的磨合,只是我自己的多疑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