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大概的意思是说哈佛大学做了一个心理实验,让测试者在两个生活层次中进行选择:一个选择是这个世界都是富人,但自己是富人中最不富有的那个人;第二个选择是这个世界都是穷人,但自己是穷人中最富有的那个人。让测试者进行选择,结果呢,据说百分之八十的人选择了做穷人中的富人,而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选择了做富人中的穷人。暂不管哈佛大学做没做过这样的实验,或者实验的数据到底可不可靠,如果现在问的是你,你做何选择呢?
如果问我,我可能也会选择做穷人中的富者。为什么呢?可能是人的固有心理在作怪,那就是我可以生活的不好,但我绝不应该是最差的那个。周围鄙夷的目光可能比食不果腹更能刺痛一个人的内心。
人好像是在比较中来确定自己的价值,我戴的是飞亚达手表,2000块,在没有对比时我觉得很好。当我看见你戴的是百达翡丽,200万时,我的幸福感就没有了,可能还会觉得自卑。本来我住的是三室一厅的房子,温馨,舒适,够用。但有一天我看到你住的500平的别墅时,会感觉自己的房子很寒酸。现实是我们以前本就不好,还是因为心理的作用把本来不错的现状变得不好了呢?那什么是好,什么又是坏呢?有绝对的标准吗?
人类起初以金银为至宝,但当人们第一次提炼出铝时,其价值甚至远高于金银珠宝,连拿破仑三世登上了法国皇帝的宝座时也以铝制餐具为炫耀的资本。难道铝和金真的存在谁价值高谁价值低吗?当今,人们以吃海参、鲍鱼、燕窝、鱼翅为贵,难道这些真的比土豆、白菜、萝卜、苹果对人体更有好处吗?人体的是需要多方面营养的,是需要平衡的,并不是某一种食物就可以替代一切。过份的夸大推销品的某一方面功效,而让人产生焦虑,是营销的一种手段而已。
我们疲于奔走在让自己有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更奢侈的物品的路上时,你是否想过,这些是你的必需品,还是你的虚荣的需要。诚然,更舒适的生活会给人带来更大的幸福感,但过度的,不适合的现有能力的消费必将导致自己寅吃卯粮,难以为继。
因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面对诱惑,理性选择。拒绝虚荣,合适最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