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养育日记》No.87:我为什么不带孩子过万圣节

《养育日记》No.87:我为什么不带孩子过万圣节

作者: 妙妈养育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20-11-01 17:48 被阅读0次

    【事件】

    看到物业在组织万圣节活动,让“孩子装扮成可爱的、恐怖的、搞怪的幽灵、女巫、鬼怪,挨家挨户,‘不给糖就捣乱’”。同时邀请家长也一同参加,“精心装扮、共同庆祝”。有朋友邀约带娃同去,我婉拒了。

    无独有偶,看到网上晒出为万圣节准备的特制点心,一份份纸杯蛋糕的表面用“眼珠”、“骨头”甚至“骷髅”做装饰,听说还很受孩子们欢迎。但这样的蛋糕,我是绝对不会买给娃的。

    事实上,我家从来不过万圣节,即使是在美国留学期间。

    【说明】

    万圣节的英文名称是All Saints' Day,又叫“诸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本来是一个宗教节日。按照最初的传统,万圣节要在教堂里举行弥撒仪式,对象是天上的“全体圣人”(All Saints)。而中国人熟悉的“万圣节”(Halloween)其实应译为“万圣夜”,也就是指万圣节前的10月31日夜。

    万圣夜鬼怪出没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基督纪元前,欧洲的凯尔特人在夏末举行仪式,感激上苍和太阳的恩惠。占卜者点燃并施巫术,以驱赶据说在四周游荡的妖魔鬼怪。后来罗马人用果仁和苹果来庆祝的丰收节与凯尔特人的仪式融合了。在中世纪,人们穿上动物造型的服饰、戴上可怕的面具,想在万圣节前夜驱赶黑夜中的鬼怪。尽管后来基督教代替了凯尔特人和罗马人的宗教活动,但早期的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据“百度百科”)并且被“发扬光大”——人们在万圣夜穿戴上各种极尽恐怖与搞怪之能事的服饰和面具,普遍采用的装饰物也是面目狰狞的南瓜灯、黑色的女巫帽、毛茸茸的大蜘蛛、毫无掩饰的鬼怪甚至骷髅。

    万圣夜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孩子们装扮成各种模样,挨家挨户地去索要糖果,不停地说:“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

    那么我为什么不带孩子过万圣夜(Halloween)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不想让孩子看到任何恐怖、怪异和丑陋的人物和景象,也不想把她置于一个可能会受到惊吓的环境中。我并不否认并非所有参与万圣节活动的人们都会做恐怖、怪异和丑陋的装扮,但哪怕就那么几个,我也会避而远之,更不要说环境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那些恐怖和怪异的元素,毕竟它们是人们心目中万圣节的象征。如果有家长重视孩子玩装扮游戏的需求,那么完全可以通过别的场合和方式来满足,不见得非在万圣夜“出街”不可。

    尤其是对于幼儿来说,内脏器官以至心智还没有发育完全,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安宁的氛围和美的环境才能够很好地滋养他们的身心,促进健康。相反,嘈杂的环境、紧张的氛围、恐怖和怪异的景象、突如其来的事件……都会扰乱他们的心神,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良反应。

    去年有位妈妈因为6岁的儿子突然变得特别黏人(到了连妈妈上卫生间都要跟进去的程度)而找我咨询。 我协助她梳理了孩子发生变化的前后,这位妈妈发现,孩子这些严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很有可能是源于不久前看了一部电影《怪兽工厂》,怪兽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挥之不去,导致完全不敢独处。

    正好这两天也有位妈妈跟我提到遭遇电梯故障的经历——电梯门关上了,但是反复按键后没有升降。当时在场的孩子马上出现了脸色和嘴唇变白,心跳加速和哭闹的反应。

    现在的各种万圣节活动,背后往往是商业利益在驱动,或者包含组织方的某些其他目的(比如物业为了凝聚社区居民,其发心本身无可厚非)。但从保护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这种可能有害无益的热闹,不凑也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养育日记》No.87:我为什么不带孩子过万圣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ku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