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记忆

作者: 围魏救赵 | 来源:发表于2018-05-30 23:32 被阅读7次

    今晚陪伴了我七年的伞被支架顶破了一个洞,心痛不已。索性在雨中收起它一路跑回去,一直修到现在才将它修好,顿时心情舒畅。

    这把伞是我人生中买第一个手机的时候附赠的,当时的手机还叫步步高,这个品牌现在一分为二,变成了vivo和oppo。这把伞是粉红色的,起初并不想要,后来上大学也就索性带在了身上。本来以为可以拿去遮风挡雪,不曾想东北的冬天根本不需要伞。后来这把伞就静静地被我放在了柜子里,很少拿出来。印象深刻的是大三去西安文物考察的时候,把它带上了,似乎也没有用上。只是在喷泉广场拍照的时候用它做了一次道具。大四去内蒙实习的时候,也随身带了它,这次确实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好几次都靠它救了急。毕业后,它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为了我的随身品,成为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刚才看着它,回忆过往,竟发现它与我一同走了很多地方,难怪它显得那么沧桑!

    有人或许认为我矫情,不就是一把破伞吗?用得着叽叽歪歪说半天,换一把不就行了吗!其实,在我眼里它已经不是一把伞,而是我的一部分,承载了我这七年的记忆。我相信万物有灵,它们和人一样是有情感的。我不知道我是几时有这样的想法,但我记得我曾经使用过的很多东西我都尽力将它们一一收藏。印象深刻的是高考结束后收拾东西回家,我把高三一年的草稿纸全部打包带回。当时顶着烈日,汗流浃背把它们背回家。我认为,它们尽管已经毫无用处,但是却见证了我的高三,是它们帮助我度过了那段充实而又忙碌的岁月。它们传递给我的或许是焦虑,是兴奋,是拼搏,是无奈,是喜悦……总之,它们存储的是那个时期的我。

    一张纸,虽为单薄,但我依然对它感恩。人就更如此了。《菊与刀》中说日本人很怕别人对他们施恩,因为日本人的恩义意识是有恩必报。一个日本人害怕别人对他施恩,因为一旦如此,他就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会想尽办法去报恩,这个过程会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偿还,直到还清为止。因此,在公交车上很难看到日本人主动让座的现象。不知为啥,我也有类似的观念。别人对我的帮助,我会尽力去偿还,不然心里总感觉好像欠别人的,心中有愧。这可能正如台湾著名学者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所言:“中国人最难吃的一碗面就是情面。”同样,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也不愿意去麻烦别人。这倒不是因为我怕给别人增加压力,而是我觉得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总要去麻烦别人呢?我至今还记得导师说过的一句话:“在社会上与人相处,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去年暑假回去开题的时候,我还专门和他聊了这个话题,他对此深表赞同。

    以上文字,权当睡前故事,就这样吧。5.3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收藏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lf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