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贞观政要》-读书笔记7

《贞观政要》-读书笔记7

作者: 静静伴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23-12-11 19:55 被阅读0次

君道第一(5节)(以下正文、译文均摘抄自骈宇骞《贞观政要》)

“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锐,三十余年,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外示严重,内多险忌,谗邪者必受其福,忠正者莫保其生。上下相蒙,君臣道隔,民不堪命,率土分崩。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译文:

“过去隋朝统一天下,兵强马壮,三十多年来,声威远播万里。然而一下全部丧失,江山尽为别人所有。隋炀帝难道不想让天下安定、国家长治久安?故意要施行夏桀那样的暴政,弄得自己国破人亡吗?他不过是依仗国家富强,有恃无恐,不考虑后果。他驱使百姓顺从自己的奢欲,搜刮天才的财务尽情挥霍,挑选全国的美女,到域外探寻珍宝。装饰宫苑、构筑楼台,不按季节来征收徭役,战事终年不休。君臣间外表威严庄重,内心却猜忌险恶。奸佞邪恶的进谗者一定会享受福禄,忠诚正直的人却连性命都难保。上下互相欺蒙,君臣之间离心离德,百姓不堪忍受,国家从此分崩离析。于是一度曾统治四海的国君,竟死在匹夫之手,他们的子孙也被赶尽杀绝,为天下所耻笑,这能不令人痛心吗?”

PS:

1、本节魏徵介绍了隋炀帝灭国的主要原因:沉醉于隋朝强盛的综合国力,有恃无恐、穷奢极欲、政治糜腐、不顾百姓等等,最后国破人亡。

2、本章阅读,对隋炀帝的认识有些许改变,以往听百家讲坛的大隋风云,认为隋炀帝虽未暴君,但开运河、修长城、建东都的出发点应该是长远的战略政治谋划,不加个人私欲,错在急功近利。今天被魏徵的一句“驱天下以从其欲”点播,觉得政治欲望也是欲望。他的整治眼光是很长远很正确,但是要达成这些目标非一朝一夕之后,隋炀帝拖上全国老小妇孺都给他的政治眼光买单,目标超出人民的承受能力范围,就变了欲望,即使是一种高大上的整治欲望,所以以前一直舍不得送他的四个字“穷奢极欲”,今天觉得也不冤枉。

相关文章

  • 贞观政要

    读《贞观政要》有感 近日观《贞观政要》,读到一句话“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焉用彼相?”意思是说在遇到危险事不去扶持...

  • 谈《贞观政要》

    打我记事起我就爱好读书,家中父亲书橱里的哲学、诗歌、历史、小说、国学等各类书籍我都如获珍宝,一一把玩,爱不释手。虽...

  • 《贞观政要》摘句

    1、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2、求木之长者,比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比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

  • 《贞观政要》笔记

    《卷一·求谏第二四》 ①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 ②君暗臣谀,危亡不远。 朕今志在君臣上下,各尽至...

  • 《贞观政要》笔记

    《卷一•君道第一》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

  • «贞观政要»笔记

    ①众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②备预不虞,为国常道。 ③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 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

  • 从帝王教科书《贞观政要》谈起

    从帝王教科书《贞观政要》谈起 《贞观政要》是一部记录唐太宗君臣对话的政论性史籍,凝聚了太宗治国的理念与智慧,是古今...

  • 读《贞观政要》有感

    近日观《贞观政要》,读到一句话“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焉用彼相?”意思是说在遇到危险事不去扶持,将要摔倒时...

  • 《贞观政要》读书分享第三十天

    《贞观政要》,唐代吴兢的作品,是一本政论类史书。 《贞观政要》主要内容记载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一些政治、经济上...

  • 读《贞观政要》(2):《贞观政要》编排体例及各卷内容

    《贞观政要》之“贞观”,即唐太宗在位及治世时所使用的纪年年号,该年号起始于公元627年,迄止于公元649年,凡23...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贞观政要》-读书笔记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mm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