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过苦子”出生的人,无论男女,逐步迈入退休季,进入暮年生活,趁脑子还未“瘫”,手脚还未麻痺,该为自己的未来多想一想了。
看淡名利。名和利虚无飘渺,生不带来,死也不带去。年近花甲,黄土加身,就算能活到中国的平均寿命(男73女76),也不过还有五六千天了。如果还和少壮派一样血气方刚,不服老,“革命加拼命”地去争名夺取利是不划算的。退一步说,即使得到了“名”和”利”,又能消受多久呢?不如放平心态,把身体练得捧捧的,活到超出中国平均寿命值,到那时多活一岁就多赚一年的退休金,多活十岁就多赚四五十万,倘能活到邓小平一样的年龄,就多赚一百多万,什么样的“名”和“利”有延年益寿更实惠划算啊?
“60后”都要向邓小平学习,他三次被打倒,依然心态平和,宁静致远,笑傲风云,最终活到了93岁。当初哪些批他整他的人(争权夺利的人),最终都死在了他的前面。“60后”更要向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将军学习,张学良长年被蒋介不软禁,也没有了将军的待遇可言,但他“君子坦荡荡”,每日以书为伴,以棋为友,以梅竹松为邻,与赵四小姐相濡以沫,最终看他到了蒋家王朝的覆灭,看到蒋介石的“寿终正寝”,他活到了103岁才离开人世。
朋友圈中,有不少人为名利拼博了一辈子,有的人获得到了特级教师的荣誉,有的人评上正高职称,有的人拿到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荣誉,但是令人羡慕的光环背后是以透支生命为代价。某杂志社曾经作过一项《人才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越优秀的人健康状况越令人忧虑,其寿命也越短。事实也的确如此,笔者亲眼看到:有的人正值壮年却积劳成疾累死在岗位上;有的还来不及办理退休手续就匆匆告别了人间;有的退休后各种“优厚待遇”还未享受几年就命归黄泉了。
一个人如果能活到83岁,也不过只有三万天左右。如果你是“60后”,就算你活到83岁,也只有六七千天了,没有必要那么拼,要顺其自然,看淡世事,每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把虚无缥缈的”名”和“利”抛到九霄云外去吧,因为“60后”已经到了离死亡很近的年龄了。
学会怡情。所谓怡情笔者的理解就是凡是尽兴,在守法的框架下随心所欲。“60后”们本来就“生不逢时”,是最不幸的一代。年幼时惨遭“十年浩劫”,体壮时又遭“计划生育”,暮年时“灯干油尽”了政府却”放开二胎”。你说惨不惨啊?可不幸的”60后”们尽管一生吃尽苦头,受尽肉体和精神的磨难,仍然为国为家忍辱负重三四十年,你说还有哪一代人比“60后”更伟大,更值得人们敬佩呢?
我的“60后"老哥老姐们是该停下脚步想想自己的未来生活了,是该享受一下“来日不长”的人生了,再没有必要为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机构去压抑你的本性了。喜欢的事马上去做吧,喜欢的人马上和他交游吧。过去你也许要察上司的“言”观权贵的“色”去行事,过去你也许阿谀溜须说过一些不着边际的恭维话,现在“烈士暮年”了,该返璞归真了吧,保持初心告别圆滑,回到纯真的童年时代。喜欢看风景的就满世界走一走,喜欢琴棋书画的就玩它个淋漓尽致,让人性回归本质,让精神更加愉悦,让夕阳更加灿烂!
网友评论
如果不去算年龄,真的不知道老之将至。时间啊,怎么就过得这么快呢,还没有好好享受青春怎么就老了呢?
做梦的时候,总是感觉年轻,不照镜子永远不知道,头发半白,且已快聪明绝顶啰。
还是不要去看镜子,假设自己年轻,拚命地读书,拚命地写字,也许写着写着,不知不觉地活到了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