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微博有这样一条热搜#中国初婚人数七年下降近半#。点进去看了一下,《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创下自2003年(811.4万对)以来近17年的新低。你身边还有单身的朋友吗?他或者她的生活状态怎么样?有没有跟你说过单身生活的快乐和苦恼?他们对未来的打算是什么?
有时候,我们也常常问这样一个问题,当今社会,为什么人们对婚姻不再那么憧憬?《单身社会》这本书给出了几个原因:
·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她们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有一个不错的工作,不再需要依赖一段婚姻来维持生活。
·在离婚兴盛的年代回避风险,现在离婚率很高,离婚是件很麻烦的事情。离婚的经历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情绪、心理、财务等创伤。对于婚姻这件人生大事,人们会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去看待,有的人选择不结婚,有的人选择晚结婚。
·个人主义与消费主义盛行,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与利益,想要成为独立的消费者,对通过两性关系和婚姻获得财务保障失去了兴趣
·大众文化、媒体以及社群网络的发展等,让单身人士更多的被看见。科技提供人类更多表达自我及追寻基本欲望的方式,助推了单身生活方式的兴起。
作者还提到了教育、都市化等原因。总之,单身是多种因素影响下的个人选择。但是这个选择似乎并没有得到充分尊重。社会上,单身人群还承受了很多压力和歧视。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看,有两种现象很常见:
1. 污名化:你看都现在这个岁数了还不结婚,这个人是不是有毛病。这些无关紧要的人总爱窥探他人的生活并恶意去揣测。不结婚,你有毛病?不生孩子,你有毛病?离婚,你有毛病?总之,只要你跟社会认可的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不一样,你就是有毛病?
2. 单身歧视:你单身,就要在职场上多付出。如果有什么工作需要有人加班完成,大概率他们会选择单身的人。别人有家庭需要照顾,你一个人,没什么事儿,有事儿也比较好安排,你不加班谁加班?这就是他们的底层逻辑。
面对类似以上的不利因素,本书的作者给出了几个小建议过单身快乐生活。此处单身不仅指未婚人群、也包括丧偶、离异等人群。建议如下:
·意识到歧视的存在。解决问题首先要正视问题。
·正面的自我观感。对生活持乐观态度,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心态都是很重要的。
·远离负能量,选择对单身人士友善的环境。负能量的圈子能避则避。
·主动对抗歧视,如果有人当面说出一些令你不舒服的话,该怼就怼回去,有时候我们就是太在乎别人的情绪,而委屈了自己。
最后,作者还畅想了单身人士的未来,有些正在成为现实。比如,友谊将成为重要的人生目标之一,朋友真的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力量;针对单身人士的消费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一人份的食物、单身旅行团等会越来越流行;科技的发展,也许有一天,机器就能实现陪伴的目的。
《单身社会》这本书通俗易懂,没有大段的说理,适合碎片化阅读,10分为满分的话,个人打7分。书里有两句话说的还是一针见血:
不快乐的单身人士和不快乐的已婚人士,这两个族群都不快乐且深陷悲惨情境,一边是因为没结婚而被羞辱,一边是暗自羡慕单身生活的洒脱。
我们还没能够辨清出于自身真正的感受和迫于社会压力之间的差异。
愿我们都能快乐且踏实地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