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回到15万美元赎金的要价上来。我们总是被告知要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要去适应现实,要展现方案的合理性。因此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才算得上是双赢?什么又算得上是可以妥协的呢?影响我们的早期传统谈判逻辑认为,值得称道的妥协会说:“让我们把分歧折中一下,付给他们7.5万美元吧,这样大家就都能满意。”
不,显而易见,这样行不通。这样的“双赢思维”被许多谈判专家推崇,但经常是无效的甚至有损害的,造成双方不满已经是最轻的后果了。如果你与一位只有“非赢即输”观点的人使用这个方法,你就是在自欺欺 人。
当然,如我们之前所说,我们需要保持合作,构建和谐,感同身受,这样才能营造有利于达成协调的氛围。但你不要太天真,因为“折中分歧”的妥协方法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种妥协往往会导致一个“坏的协议”,而我们在本章节中将重点讲到的一个关键理论就是:“没有协议也好过一个坏协议。”
甚至在绑架案中?
是的,绑架案中的坏协议,就是钱付出去了,但人并没有放回来。
为了阐述清楚我对“妥协”的看法,我来举一个例子:一个女人想要她的丈夫穿黑色的鞋子搭配西装,但她的丈夫并不愿意这样做。那么,他们会怎么做?如果他们会妥协、折中,你就能猜到他会穿一只黑色的鞋子和一只棕色的鞋子。这是最好的结果吗?当然不是!在这个世界上,这是最糟糕的结果!其他的任何两种结果,无论是穿黑色的还是棕色的,都比这种妥协的结果要好。
所以下次当你想要妥协的时候,请回想一下这个穿鞋的例子。
如果妥协经常导致糟糕的结果,那么我们为什么对它还是如此地迷恋?
关于妥协的真正问题是,妥协被看作一种伟大的概念,无论在人际关系、政治关系或在其他领域中。妥协,我们说起来简单,其实是一个神圣的道德优点。
我们回过来思考海地绑架案中绑匪要求的赎金:最好是没有赎金,人质的侄子希望一分钱都不付,虽然比原先15万美元少了许多,那么为什么要提出7.5万美元的方案呢?15万美元的赎金要求是没有根据的,这时候有 任何的妥协,都会让人质的侄子陷入异常糟糕的困境。
之所以说这样的妥协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样做并不正确,这样做只不过最为方便,也能保留面子。我们妥协是为了说我至少已经争取了一半的利益,而深究其中的本质,我们妥协是为了安全。大部分人在谈判中是被恐惧驱动的,或是渴望避免痛苦。只有极少的人是被他们真正的目的驱动的。
因此,一条简单的原则是,永远不要提出折中分歧的方案。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总是带有某种程度的风险、烦恼、困惑和冲突。调整适应和做出妥协并不会产生上述风险、烦恼、困惑和冲突。我们要敢于迎接困难的挑战,才能获得伟大的协议,这也是伟大的谈判者需要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