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
偶然间被这首young and beautiful,里的歌词所吸引,
Will you still love me when I'm no longer young and beautiful;
Will you still love me when I got nothing but my aching soul;
I know you will, I know you will,I know that you will.
当我青春不再,容颜已老,一无所有只剩悲伤的时候,你是否还会爱我,说了三遍I know you will的自问自答,是出于对他的信任,还是自我催眠和安慰。很好奇什么样的电影会有这样凄美的曲目,自然的去观看了《了不起的盖茨比》。
电影由于时间的限制,演员的技巧,导演的意图,都会使其偏离作者内心真实的想法,给观众带来的只是一个阉割版的故事。因此会觉得无论多么优秀的编剧、导演和演员,忠实原著拍出的电影,即便评分再高,也无法与原著媲美。人类最珍贵的财富就是大脑的想象力,而文字能最大程度激发我们的想象,站在上帝视角,看待角色的悲欢离合,设想身临其境,体味世间的酸甜苦辣。这或许可以解释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钟情于原著。
因为这首音乐,注意了这部电影,而后在小说中去探究背后的故事,在归途中结束了这本《了不起的盖茨比》。名著之所以经典,是因为他们提出了自己的学说,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包含了某种接近“事物本质的东西”,即使身处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照亮内心不同的角落,依旧能产生共鸣。
诚如如鲁迅先生所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因思维、经历、文化、背景、阅历的差异,每个人解读的重点,收获的感悟也不尽相似。有人可能会喜欢黛西,她的美丽,高贵,有人会喜欢汤姆,他的强势,魅力,有人会喜欢盖茨比,他的坚强,勇敢, 当然有人会讨厌黛西,她的懦弱,虚荣,有人会讨厌汤姆,他的奸诈,不忠,有人会讨厌盖茨比,他的欺骗,退缩。——其实每个人所看到的,只是自己内心里的认知。浮生若梦,冷暖自知,可能在他们身上,找到了某种共通点,爱人的背叛与离去,内心的挣扎与迷茫,权势的压迫与无奈,生活的自由与奔放,处事的决绝与果敢,奢华的享受与快感,人生百态也许不过如此。
黛西
有人说,盖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她没有思想,没有情操,浅薄虚假,百无聊赖,无所事事,是一个以享乐为人生最高目标的资产阶级小姐。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每个人的向往,对其定义也截然不同,有人生活是为了享受,有人生活是为了领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空气里弥漫着欢歌与纵饮的气息,我们无法直接否定黛西,这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时代的选择。阶层自古有之,咖啡和大蒜的世界,隔着不止一道银河,爱情的平等和自由只不过是虚幻的泡沫,黛西自小的生活环境注定了她不可能和年轻时的盖茨比过着没有面包的爱情。当盖茨比离开一段时间以后,黛西和各式富家子弟约会,此时的她已经开始刻意忘记那个第一个占有她的男人,回到她原本的生活轨迹。汤姆的出现,他的身材和身价让黛西觉得很光彩,黛西做的不是最优选择,却是满意的选择,毕竟大多数时候,人们只是粗略地审查易得的、显然的选项,一旦找到合适的选项后就停止对其他选项的探寻。况且门当户对是人类多年经验和优胜略汰终结下的产物。她的身份是被社会和外部的期望加之于个人身上,并不允许进行自由的探索,在势利风尚的影响下,婚后旅行般的生活,惬意的日子才是整个社会期待黛西所应该得到的。就算最后没有发生车祸那一幕,她也不会选择和盖茨比离开,不然她无法面对汤姆,面对盖茨比,更无法面对过去的自己。纠结于过去的沉没成本,黛西内心痛苦的挣扎,是否值得我们安慰。
如果她真的和盖茨比走的话,就是承认当初嫁给汤姆是一个错误,她为了舒适惬意的生活才和汤姆在一起(即便事实果真如此),证明在她心中爱的份量远不及物欲,和一个不那么爱的人结婚生子,她会离开汤姆,有一天也会离开盖茨比。(我没有直男癌,其实我是一个女权主义支持者)既然开始的时候她不喜欢汤姆,依旧嫁给了他 ,汤姆出轨依旧没有选择离开,如果因盖茨比的出现而离开了汤姆,世俗的眼光,母爱的羁绊,将使她的人设彻底崩溃,所以离开只能是错上加错。
盖茨比
或许文章开头介绍的盖茨比过于美好,汤姆令人生厌,让读者觉得盖茨比和黛西应该在一起。对于两个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他们的婚姻是受法律保护的,无论是因五年之痒,余情未了,或是追求刺激,出于某种目的,他们依旧没有选择离婚,就并不能否认盖茨比破坏他人家庭和谐的事实。当黛西的半推半就和他人的推波助澜,给了盖茨比希望,他自私一面一览无遗,一定要逼迫黛西承认不爱汤姆,那他是否想过,曾经五年的婚姻对黛西意味着什么、是否过于想证明自己比汤姆更好。“人不常在,花不常开”,没有把握好时机,就要承担后果。如果说:相遇是措不及防,离开多是蓄谋已久,盖茨与对黛西正好相反,相遇是蓄谋已久,离开却猝不及防,但有些缘分的出现注定是为了失去,放手不是不爱了,而是不得不放下执念。
得不到,已失去是痛苦的,他曾经占有了黛西,却无法失而复得。不知道他是否小马哥的那种心态 :我不想证明我多了不起,我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在文章的开头见面黛西的时候,文中如此介绍:她是他所认识的第一个“大家闺秀”。他以前以各种未透露的身份电曾和这一类人接触过,但每次总有一层无形的铁丝网隔在中间。他为她神魂颠倒。她的家使他惊异。。。
也许现在他追求的不是爱,而是年轻时候的幻想,盖茨比爱的不是黛西,而是黛西代表的一种生活状态。他曾有意给黛西造成一种安全感,让她相信他的出身跟她不相上下——相信他完全能够照料她。所以盖茨比最开始就是一个欺骗者,当时的心理只是想把一件精致的物品占为己有。人们口中的谣言,他的合作伙伴沃尔夫山姆曾非法操纵世界棒球联赛,也许盖茨比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阅读的时候一直在思考盖茨比了不起在哪里,金钱or权势,一度怀疑他做的一切真的是为了挽回黛西?但后来发现作者并没有把主题过分的纠结于男欢女爱,而是着重表达那个时期的社会状态和经典的美国梦,盖茨比的伟大也许在于他脑海中“一个绚丽得无法形容的宇宙”,对自己的柏拉图式理念的执着追求。
众人
灯火阑珊,酒醒人散,当盖茨比站在阳台前微笑的看着往来宾客,也许那时的他早已看透一切。这群聚集在一起缺乏逻辑能力与判断力的智力泯灭者,纸醉金迷,彷徨错乱,埋葬了所有的怀疑精神,独立意识,屈服于虚荣的假象。盖茨比只是借助他们吸引或证明什么,而他们只是因爱热闹的本性,并不在乎聚会的主人是谁。正如盖茨比的死亡仅仅维持一两天的热度,随后就陷入沉寂。人是健忘的,仿佛他从未出现,明天也许会别的事物吸引,他们总是要做点什么,来度过余下漫长的日子。
没有人来送行,盖茨比的躯体是孤单的,心中不灭的梦想,他的灵魂并不孤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