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初中的一个夜晚,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突然想到这个问题,这大概也是自我意识觉醒时必然要经历的问题,同样也是你构建三观的体现。
在探寻这个问题时,我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回答。
首先,我们听到最普遍的话就是,“人是为了自己而活的”,基于这个答案,我在孤独中用逆向推导的方法问自己,为什么活着?
我得到的回答是,人活着是为了他人。
尽管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但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而活,是无法得到真正的幸福感的,诸如爱情、友情、亲情、荣誉感、成就感等等。
但刚得出这个结论后,就被我否定了,因为只要稍微进一步思考就能发现这一结论的狭隘。“为了他人”本身也应该涵盖在人的自私之中,虽然从客观上来看是损害自己的利益去满足他人的利益,但只要是满足人自身的欲望,以及从长远宏观的发展角度去观察,就能明白,“无私”本身也是对自我有利的行为,哪怕是毁灭性的。因此“无私”的行为也属于私欲,只是因为形式和结果的特殊性,从“自私”中延伸出来的分支而已。
那么,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吗?我开始认定这句话的正确性,但我思忖了片刻,仍觉得这句话存在狭隘的束缚,究竟是什么束缚呢?
那时我想到了鲁滨逊,通过思想实验,设想自己一个人在无人岛上是如何忍受孤独的,或者说应该如何忍受孤独,在没有社交的世界里,在这孤独之中是什么支撑我活下去的?因为如果没有任何人,那么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价值都会化作虚无,发展的意义也会因此湮灭,一切的根据都指向了“根本没有活着的意义”。但,还是不对劲。
啊,我开始继续假想在鲁滨逊遇到星期五之前,是什么支撑着鲁滨逊。对了,是希望,是有人还活着的希望,只要存在希望,人的身上就始终具备着社交属性。所以,我又将人为什么活着的答案过渡到了,“人活着是因为有其他人还活着”。
然而,我仍然不满足止步于此,因为还可以更极端,如果假定整个世界完全只剩下我一个人,同时我也知道这一点,抑或者从来没有期望有其他人存在过,那么,是否还有可以支撑我活着的东西呢?
就这样,我自发掌握了“极限思考法”。
是啊,即便世界上什么都没有了,我仍然还是会活着,我的感官感觉还在,人的欲望还在,只要存在欲望就会有寻找出口的能动性,即便我因为孤独或者其他原因死掉了,我也在我活着的时候通过我的感受活着。人是因为人作为人而活着的,身为人时,我们永远无法摆脱身为人的肉体,所以我得出的终极答案,听起来简单,却对我而言饱含深意,“人活着,只是因为人活着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