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籍的好办法

作者: adioame | 来源:发表于2022-05-27 19:24 被阅读0次

    以貌取人的事我没少做,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人的判断相对理性,也增加了一些客观。所谓的客观,主要是差其言观其行之外,还多了一项背景调查。

    背景调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识人的手段,首先,愿意接受调查的人,基本上是一个诚实的人,如此的优点就可以弥补很多专业和技能上的不足。

    “以貌取书”的事情也干过不少,大多数是年轻的时候,青春期时候发生的居多。看着封面好看的书籍,就会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尤其是那些画着细柳薄烟,佳人倚靠修竹秀兰的,总忍不住翻两下。

    还喜欢看咏梅或者颂花的诗句,在春风词笔里感受青春的惆怅和快意。 等到走上工作岗位,开始进入管理角色,对那些所谓的成功学的书籍有兴趣,什么名人传记,管理大师等等,都想买来一本,在其中找到治理的好办法。

    此类书籍往往夸大其词,好像手里的锤子永远能解决所有的钉子,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很多事情,我们总是相信结果就是博弈的过程,恰恰忽视了过程的复杂性,也因为幸存者偏差,以为成功的人士都是掌握了什么秘笈。

    管理学的书看多了,就会迷失其中,总认为别人的成功是天生的,而自己的失败也是注定的。包装好看的管理学书籍,往往哗众取宠,徒有虚表。

    真正能把管理说清楚的,都是很薄的几本书,但是意义深远,思考深刻。 书籍的包装一定是有很讲究心机的,但是随着电子书的普及和推广,书籍包装的重要性降低了,但是对于一本书的推荐词就变得更重要了。

    人们现在摆脱了“以貌取书”的方法,而更倾向于“背景调查”,那就是其他读者的评论以及同行作者的评价。

    当然,要找到中肯的评论也是不容易,必须要拨开信息的迷雾找到评论的真谛。有些书的评论很有意思,他会强调物流的准时,包装的精美,而绝口不提书籍的内容,这类评论感觉就是在说废话,对看评论的人呢没有任何的帮助。

    也有人喜欢在评论区里长篇大论,但是仔细读下来,确是不知所云。那是一对繁琐辞藻堆砌出来的文章,只是为了凑字,或是炫耀自己,而不是真心为了评论和推荐。

    有人惯写“欲语还休”的文章,由于写得过于含蓄,过于隐蔽,所以让人读来费解。引经据典的文章有时候看得让人累,不是因为思想深刻,而是因为那些所谓的“经典”都没有听过,读懂这些事,好像要懂一套他们的“密码”,如此才能准确获得他想表达的意思。

    怎么说呢,好比读一些古诗词,因为格式的限制,所以存在大量的典故,为了读懂一句话,还得引申读其他作者的诗歌或者了解诗中引用的典故,这类诗词就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所以,我一直以为,最容易读懂的诗歌就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之类的,没有典故,没有太多的引申,只有平白直叙,充满画面感。

    因为有了亚马逊以及当当这样的网上书店,我们现在能够获取相对比较透明的书本信息,在购买之前能看到一些读者对他的评论,虽然不是每本书都能被评论,也不是所有的评论都精准,起码我们多了一个辅佐验证的机会,这就让“以貌取书”的现象大为减少,是我们读者的幸运。

    当然,选择哪些书来读,向来都有一种方法,那就是从那些优秀的作品中去寻找他,往往优秀的书籍被另一本优秀书籍引用的概率很大,于是从一本优秀的书籍,就能找到更多的优秀书籍,便产生了一种“优秀通往优秀”的正向循环,它对读者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书籍的办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选书籍的好办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lv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