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三·四四】
余知江宁,过观象台,见有题壁者云:“草色荒台过雨迟,短墙古柏暮云垂。桃花红引游人去,独自斜阳读断碑。”问之僧人,乃嘉兴夏培叔名复森者所题。因聘修志书。耳聋兴豪。一日,从嘉兴还金陵,告余曰:“家中手植老梅一本,去冬为僮所伐,乃吊之云:‘老梅移种廿余载,客里归看已作薪。无复横斜旧时影,负他多少后来春。”’《秦淮夏集》云:“傍晚纷纷载酒卮,有筝琶处过船迟。—河风月无人管,都付桥南杨柳枝。”亡何,归里卒。相隔三十余年,闻其子鼎,中庚子副车。余感诗人有后,为之狂喜。
观象台,音guān xiàng tái,我国古代观测天象气候的建筑物。明·顾起元《客座赘语·铜仪龙》:“钦天山有观象台,上庋铜浑仪,四隅柱各一龙蟠绕拱之,而龙各以一铜锒铛絷之。”《清史稿·时宪志一》:“八月丙辰朔午时,日食二分四十八秒,大学士冯铨,同若望赴观象台测验覆奏。”徐珂《清稗类钞·物品·观象台仪器》:“康熙己酉六月,圣祖诏令改造观象台仪器。”本条诗话中的观象台,是指位于南京鸡笼山顶的北极阁。早在南北朝时,刘宋朝在鸡笼山顶建“灵台候楼”,用以观天测候;明,洪武年间,在此建“观象台”,又名“钦天台”,既观气象又观天象;清,康熙年间在山顶建北极阁,后民间常以阁名指代山名。乾隆时期,鸡笼山北极阁胜景,以“鸡笼云树”名称列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清,乾隆皇帝第六次下江南,曾登台远眺,亲笔“旷观”;咸丰三年(1853),北极阁等建筑被焚毁,后于同治十年(1871)重建。民国时期,卓越的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在此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气象研究所。
夏培叔(生卒年不详),即夏复森,字培叔。浙江嘉兴人。其他不详。清·陶元藻编撰《全浙诗话》卷五十,全文转录了本条诗话。
夏鼎(生卒年不详),浙江嘉兴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副榜贡生。清代诗人夏复森子。其他无考。
庚子,指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副车,音fù chē,释义:1、皇帝的后车,与“副辂”、“副乘”同。《史记·留侯世家》:“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索隐:“汉官仪天子属车三十六乘,属车即副车,而奉车郎御而后从。”《汉书·张良传》:“误中副车。”师古注:“副为后乘也。”2、乡试之副榜贡生,亦称副车。清·梁章钜《称谓录·副榜·副车》:“今以举人为公车,其以副车称副榜,固其所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