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进的人都想“走出舒适区”,囤了很多书,买了很多课,都期待自己通过读书、听课改变人生,可是最终发现“囤了那么多的书,买了那么多的课,我依旧躺在舒适区里,没有成长”。每天那么努力地想走出心理舒适区,可是为什么那么难呢?
那么什么是心里舒适区呢?
一、心里舒适区并不一定意味着舒服。
囤了那么多书,买了那么多课,进了那么多社群,想想那么多没有拆分的书,没有打开的课程,面对99+的群消息无动于衷,我的内心其实很痛苦,但是依旧没有拆开书、没有打开课,默然地面对群消息。其实,我已经习惯了这个痛苦,处于这个痛苦,也是很舒服。之前处于想写作又不开始写作的焦虑状态,应该也是我的舒适区。
二、心理舒适区意味着熟悉的环境吗?其实也不是
曾经工作遇到困难,就想着换个部门,想重新开始,期待脱袋换骨,可真正换了部门之后,依旧回到从前,没有任何变化。前段时间想着在读书营这个群每天99+的消息,来不及看,就想着换一个精致小群,真正进入这个小群之后,我依然“三分钟热度”,刚开始几天积极参与,接下来就对十几条的消息,找借口“我等下互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依旧那么静静地躺着没有任何改变。
后来陈海贤老师终于帮助我找到解答“真正的心理舒适区,其实并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应对环境的方式。走出心理舒适区,说得不是走出熟悉的环境,而是改变我们应对方式。”
那么面对“读书写作”这件事情,我是怎么走出心理舒适区的呢?主要在“恐惧”心理出现时,选择战斗,积极面对。
以前写作之前都要美名其曰“找点素材”填充文章,不会写作“找个模板”作为参考,找着找着就一直呆在“书里”、“百度里”把时间找没有了,就痛苦的想“时间又过去了,还是明天再写吧!”接着就没有然后了。
“走出心理舒适区,需要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在写作之前放弃了“找素材”、“找模板”的念头,直接应用了安月白老师的“自由书写”模式,不管想到什么就直接写,流水账也行,不成句也行,写完后来慢慢修改,然后就一篇篇的流水文章出来了。
所以在面对焦虑和恐惧之时,“经验上的好处”带着我们回归到舒适区时,需要积极的改变这个应对方式,不然改变就是很难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