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的北京,正是全民经商的时代,钢材、石油、汽车、水泥、各种进出口许可证、外汇等都是大家倒来倒去的标的。和这些人我也有过一些接触,我发现99%都非常不靠谱。
不靠谱1:中间人太多。你永远搞不清谁是真正的上家谁是真正的下家,比如有人提出卖100吨钢材,辛辛苦苦找到“真正”的买家,这时候中间人可能已经有十几个了,而最后这个所谓的最后“买家”,还是个中间人。
我记得那时候北京人戏称这种情况,是“打狼”。
这种事情在北京不胜枚举,只要是在某个饭店大堂,发现有五六个人坐在门厅等候,那一定是这种情况。这时候如果你也凑上去,似乎也可以成为中间人之一。
也有的卖家故意放出风去,让中间人一顿乱忙,辛辛苦苦找到买家后,卖家来一句,“你来晚了,等下次吧。”就这样,这些“打狼”的中间人,狼没打着,一水儿会被买家卖家甩掉。
这种交易,傻子都知道,太不靠谱。
不靠谱2:由于这些物资都非常紧俏,卖家一般都很牛,提出的要求往往是先付款后发货,也就是说买家先把货款打到卖家的账户上,然后再发货。这看上去很简单,放在今天,可以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操作,如有违约,不仅货款可以回来,而且还可以得到合同规定的违约赔偿。
但在那个时候,相应的法规还没有制定或者制定得不完善,可钻的空子太多,很容易出现上当受骗的情况。最简单的方法是,忽悠买家把货款打到“卖家”账户上,然后卖家死不执行合同条款,最后拖上几年,把买家拖得半死不活。
在买家最后被拖得不死不活、撑不下去的时候,或许会主动提出“少还款”的要求,比如说以前卖家收了买家200万元货款,两年以后,买家答应只要退回50万元,就算完事。
卖家等于活活“嗅”了买家150万元货款。
更有甚者,卖家一分钱不退回给买家,来一句“要钱没有,要命也没有。”这种耍无赖的办法,买家真是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有的卖家收到买家的货款以后,转眼就找不到人了。
这种情况,在1990年代初是有很多的,我也见识过这种买家和卖家,在法制不健全的社会里,“赖账”的老赖们遍地都是,防不胜防,不算新鲜事。
这就是传说中那种“杨白劳逼死黄世仁”的事情,信不信由您,但这确实反应了“全民经商”时代某种无序和混乱。拜金主义的浪潮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对讲究“仁义礼智信”的社会生产了巨大冲击,不能不说,这是当时社会的一个难以忽视的、新的重大问题之一。
不靠谱3:骗局多,套路杂。
有些公司确实搞到一些货,他们如果有100吨钢材库存,然后放出风去,吸引很多买家看货,随后就和这些买家签供货合同收定金,同时他们肯定会满足或部分满足中间人的利益。随后,会找到1001条借口,不发货。
或者100吨货,收500吨的钱,随后一样不发货。
收到的货款,那时候被称之“嗅”,也就是把对方的钱嗅到自己的账户上。
这种情况,我也遇见过,在西直门货场附近,我就亲眼目睹过一货卖多家这种情况,北京人也称之为“嗅款”。
类似的“嗅款”套路,不胜枚举,我本人也吃过亏、上过当,这是后话。
对这种所谓的全民经商,理性的人如果稍微接触一下,就会发现,绝大多数都非常不靠谱。
虽说不靠谱,但我发现不少人却如同吸收大麻一样,干得很上瘾。
比如我认识一个Z党校的中年教员老松,还去过一次他在党校内的办公室,接触中,发现他那里几乎什么样的贸易信息都有,你如果想买钢材,他有路子帮你找卖家;如果你想卖,他还有路子帮你找到买家。各种钢材、水泥、原油、成品油、汽车、许可证、海关罚没物资,外面什么东西俏,他就有什么。
我和他保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联系,一直想看看,他到底能够做成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成。
上面所提起的所谓“全民”经商,其实不是真正意义的经商,北京人幽默,管这种现象称之为“空手套白狼”,严格意义讲,说好听一点是贸易中介,扯淡一点的就是坑蒙拐骗,尽可能把别人账户上的钱,“嗅”到自己公司的账户上,然后花掉或转移。
在我身边,没有一个通过这种所谓“贸易中介”真正赚到钱的,这种所谓的中介,是一套崎岖路,看不到任何前景,用北京人的话说,就是“瞎耽误功夫”。
至于“嗅款”,我见识过这种人,觉得他们其实就是在在钻法律的空子,行贸易之名,干“坑蒙拐骗”之实,也知道有人因此后来获刑,进了监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