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当中有些问题不是我想问的,当时甚至理解不了为什么会有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我想问的,看到答案,还是会怀疑,然后又生出更多疑问;而有些问题,始终找不到答案。成长,就像在书写着一部十万个为什么,发问—解答—再发问—再解答……但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始终找不到答案。
来自电影《无问西东》《无问西东》呈现了4个时间段的5个主要人物的故事,他们在相仿的年纪面临着各自的困惑和抉择,生命的不可逆加重了作出选择的难度,何去何从在当时没有谁可以给出最佳的答案,当然,连“最佳”是否“最佳”都是一个问题。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吴岭澜面临着转专业的问题,国文、英语都是他的专长,而他却立志学习“实学”,因为在他所处的当时“最优秀的学生都选择了实学”,他当然也不想让自己脱离“最优秀”之列,所以他困惑、迷茫、避开人群。
有一天梅校长问他“什么是真实?”,他不知道,梅校长说:“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在这一番对话之后,他还在寻觅属于他自己的答案,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了。三十年代末的沈光耀也有幸受他启发。
飞机时不时地从西南联大上空飞过,爆炸声轰隆作响,这些都没有阻隔学子们的求知道路,吴岭澜在课堂上说“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出名的学者。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课散当天,沈光耀看到周围被炸弹炸毁的校园,看到被炸伤的同学同胞们,看到失去孩子的母亲,最后将自己母亲的劝解放下,毅然加入军队,因为他在经历着一个民族内心最深处的哀恸,他在目睹着一个国家遭受着列强侵略的现实,他的耳畔回想起了那位军官说过的话“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所以他成为了千万个陈鹏们的“晃晃”叔叔。
沈光耀没有亏欠国家与民族,也没有亏欠他的内心,唯一亏欠了他自己的母亲和家人,在“自杀式”的撞敌舰之前,他对战友说了唇语“回家”,他对自己的母亲说“妈妈,对不起”,大林和小林将他的遗物带给他母亲时,他笔记本的最后一页画着那位母亲失去了年幼孩子的画面,他写下“妈妈,对不起”。
她的母亲又怎会是短视之人,无非爱自己的孩子罢了。在联大她对沈光耀说“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她担心他入军队是用生命换取功名利禄,可她的孩子不是为功名利禄,而是为他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为这个他从小生长的国家,哪怕最后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她未必不懂她孩子的理想,只是母亲的私心更希望孩子平安。
什么才是最佳的选择?我给不出答案。电影最后是现代的张果果在育婴室中的独白:
“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PS:为避免更多剧透,其余人物的故事需剧中探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