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记忆》68:渐行渐远忆市声

作者: 完璧 | 来源:发表于2022-01-17 09:46 被阅读0次

 【本文作者:纪廷孝;摄影:完   璧】

        总有一些东西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当我们蓦然回首时,才恍然想起它的身影,比如“市声”。

        一年四季,最早上门的是收集粪水的郊区农民。那时 在乡下,人粪尿被宝而贵之地珍惜,这是农人们的上等肥 料,因此,谁在什么地方去收集都是有严格划分的。运肥的 车子通常是架子车,粪车由平板架车改装:车上一个约 2 米 长 80 公分宽 50 公分高的扁长桶,桶身有两三道铁或竹制的 箍,桶上方留约 10 公分直径一个圆洞口,周边再用木板钉 成类似斗状的挡板。缝口用了乡下瓷黄的胶泥壅塞,以防 粪水外溢。圆洞用一个有柄木塞塞上,为了密实,往往这塞 上又包以笋壳。来人口齿清楚,干净利落,就三字:“倒桶 子!”便坐于一边裹他的叶子烟,早已做好准备的老太婆、小 媳妇纷纷提着木制的色泽基本为红色的马桶——成都人叫 桶子、马桶子的出来倒过之后,各人渗点清水洗涮,用竹制 的刷子刷起来。这竹棍约长 1 米,一端至 70 公分处将竹子分成 1 公分宽的条子,刷起来这响声 就奇特而响亮,弥散在清晨的空气中, 构成黎明的第一道风景。

        倘是冬日,在朦胧的晨雾里,有农妇 长声幺幺地叫卖:“辣菜,辣辣菜”。上 早自习去的孩子们会顽皮地接一句:“你不拿线,我不拿菜”。这菜制法极为简单而口味十分独特。首先选取青菜叶,老嫩不计,剁碎,免油,下锅炒至七分熟时,置于罐中,湿布捂严口子,等两天就可出售了。受欢迎的自然是早上 首选稀饭的市民,这辣菜有一股冲味,极似芥末,能令人潸然泪下,买个两三分钱拌了 佐餐,是极经济的美味。

        “有废书废报卖,破烂的衣服卖,烂棉花帐子卖,破铜烂铁卖”。10 点过,来的 是这位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收荒匠。从所吆喝的内容可以知道城市的整体消费 情况。抑扬顿挫,吐词各有高低,先从声音上就自塑了一个品牌。谁个忠厚谁个 奸诈,凡打过交道的市民,可以凭声音衡量,决定还与不与你再打交道。

        有一种香糯的马蹄糕已经消失,这是类似年糕,玫瑰红或草绿色的糯米制 品,宽 1 公分许,略似半月形,上面杂些芝蔴、花生,有的小贩一头挑着小锅,一头 挑着应用品,也不吆喝,只用一节楠竹片击打竹简,发出“梆梆”的声音,久而久 之,这梆声一响,孩子们就知道“梆梆糕”来了。

(原创摄影)

        那时叫卖煎玉麦(玉米)的声音是多么悠长:“玉麦,熟玉麦......才起锅的熟 玉麦......”如同谱了曲似的婉转。卖凉糕的会将一格蒸食品的大屉吊在身前,边 走边叫:“黄糕......白糖的......黄糕。”这种饭米加糖发酵蒸成的食品,切成 10 公 分长宽,它本身厚为 6 公分,除了黄糕,同时陈列的白糕也是这样切了卖凉的。小 炉微火煲热,医院门口便属他们的黄金口岸。有时有妇女提了篮子,内放切好的 牛杂,一路叫来:“杂碎,牛杂碎”,一角钱她用中等菜碗装上一碗给你。

        “豆花......”一位大哥挑着设计得有点奇特的豆花桶子过来了,这桶一头是碗 和作料,一头是豆花,桶外壁为木料,中间是一个瓦缸,周边用泥糊了以保温。伴 之以吆喝的是手中不断摇动着的一个瓷碗,碗中一个瓷调羹在他的晃动下,发出 清脆的响声。

        “蚊烟,药蚊烟,买二仙牌香料药蚊烟哦——”夏日的黄昏,便有小孩叫卖蚊烟 的声音传来。他们声调一致,品牌一致,把生意做到深宅大院、陋巷背街。这蚊 烟用棉纸为套,约 2.5 公分宽,1 公分余厚,卷成一个圈,倘若点时放开来,约摸 0.6 米长。套内主要是锯末加点六六六粉,据说认真点的会加土鳝鱼骨头粉。作坊 无一例外地是无证个体,萝卜红苕刻了“二仙牌”沾点红墨水即成,但那年月反倒 未见有过什么质量纠纷。

(原创摄影)

        “补锑锅铁锅,修水壶换底”。当年的这类匠人一手提着 6 片铁片,铁片厚约 0.3 公分,长约 10 公分,宽 5 公分,麻绳穿过铁片边上的洞眼,组成一串可以收放的响 器,只需摇这玩意,不开口也能知道来者是干啥营生的。这响器目前也逐渐消 失。从前补生铁锅可是一门绝活,那时家家都用的是柴灶,使的是生铁锅。锅漏 了,起眼开裂,皆可热补。其法是在地上刨一个小坑,放上岚炭木炭,一个坩埚中 放入生铁渣,拉动原来挑子一头的风箱,令铁渣熔化成通红的铁汁,再倒入当补 之处,火速用两个裹成布筒的湿条,双面挤压,让其冷却后即大功告成。

        “包花(即劈、砍)......圪篼柴。”这行道历史久矣。20 世纪 50 年代,人们见过 一位五大三粗的汉子,背篼装着锛 ——一种比斧还大近一倍的铁制利 器,0.6~1 米长的柄,是韧性极好的 木棍。再配以锯、斧,与城市平民束 手无策的大木圪篼作战。汉子帮你 劈成小块,码成整齐的一堆,然后拿 钱走路,钱当然是议价,汉子本身是利用农闲,找点零花钱的。 “打蜂窝煤!”一位汉子时常骑着28 圈的加重自行车,衣架上陈列着 短柄的大锤和一个加工煤的铁范, 倘有人家蜂窝煤垮散,一两分钱一 个的加工费,他会把煤灰加点水,放 于铁范中锤打成成品。要知道当年 那煤可是凭票购买之物。

        如今市声已远去,只能留存在 记忆之中。

     (下篇:《老锦江知名汤锅》)

相关文章

  • 《锦江记忆》68:渐行渐远忆市声

    【本文作者:纪廷孝;摄影:完 璧】 总有一些东西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当我们蓦然回首时,才恍然想起它的身...

  • 渐行渐远,渐远渐行

    生命中渐渐消失的人 容颜为老却轻易地变模糊 不敢说太多的心情 这世界太喧闹 淹没在黑夜风雨里 跌跌撞撞行走的我 丢...

  • 渐行渐远的记忆

    生活中有一面魔镜一面是现实一面是记忆站在现实这头往魔镜望去就像掉进一个梦梦里哨声急

  • 渐行渐远的记忆

    玉米熬糖 年轻时,曾有过许多的理想。且不论是否能够实现,只要有想法并付诸于行动,也能算是有志之士吧。 贫困的家庭环...

  • 渐行渐远的记忆

    微凉的晚风裹挟着浓浓的夜的香味迎面而来,这香味来自路旁高大香樟树上重重叠叠的花、来自不动声色暗自芬芳的夜来香,来自...

  • 渐行渐远的渐行渐远

    今夜夏雨未醒 唯春雨绵绵 看着春天渐渐远去 竟不知该说点什么好 只有沉默 在沉默中望着窗外 春雨绵绵 她渐行渐远 ...

  • 《锦江街巷》100:渐行渐远烟袋巷

    《老成都》(连载)[https://www.jianshu.com/nb/38870665] 【文章:张 弟;配图...

  • 一如深夜情未了,不眠点滴忆不回。 那时的记忆还在,可惜人渐行渐远。 正如深夜不眠,忆前思念旧时。 不知那时何年,只...

  • 那份渐行渐远的记忆

    偶然之间,我在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麦浪滚滚中,当代乡亲们正在割麦收麦。艰辛依在,笑容满脸,田野里依然蕴藏着无限的希...

  • 儿时的记忆渐行渐远

    二叔家大哥给孙子办喜宴,邀请我回去喝酒。 长年在外工作,回村的次数并不多。并且,每次都是来去怱忽。儿时的记忆,随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锦江记忆》68:渐行渐远忆市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jp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