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终南山人
本文为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中学苦熬四年半,终于要参加1980年的高考了,曙光在眼前,胜利在招手。
开始填报高考志愿啦。十几岁的孩子眼界太狭窄,对国家的大学体系根本没有概念,头脑里没有几所大学,周围的亲戚朋友对大学一无所知,更没有什么填报志愿的参考资料了,能提供咨询帮助的就是眼前的几个老师。当时的大学不分什么985、211,只有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之分。重点大学里,清华、北大、复旦倒是如雷贯耳,只是名气太大怕考不上不敢报。就报省内最好的大学吧:第一志愿,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志愿,西北工业大学;还有《红岩》中重庆大学的影子根深蒂固,第三志愿就报重庆大学......
志愿填报后咨询老师,张老师建议说,你喜欢交通大学,就报西南交通大学吧,报考西南方向的考生可能少些,把握更大。我心里本就没有什么主意,听从建议把志愿书上的“安”字改成了“南”字,第一志愿就变成了西南交通大学,于是乎,这个头一次听说的西南交通大学就成了我的母校,从此结下一生的不解之缘。现在看来,这个志愿填报顺序是不是有些草率和不妥呢,呵呵,可历史就是存在,谁也无法改变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9180054/afecdc1be165c9be.jpg)
高考前一天,学校借了国防基地的两辆大卡车把师生们拉去县城,找了间小旅社睡地铺迎考。盛夏七月,没有蚊帐,夜里有几只蚊子就像飞机一样嗡嗡嗡飞来飞去,或盘旋或俯冲或拉升,叮咬的我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起来脑袋里像是灌了铅一样又木又沉。当天考语文和化学一点感觉都找不到,还记得作文的题目是《读达芬奇画蛋有感》,平日里还有些文采的咱,硬生生将读后感写成了决心书,真是扫兴灰心啊!后两天适应地舖休息好后,头脑清醒,发挥正常,尤其感觉物理和政治考得比较好。
高考结束后,自己感觉应该是一只脚已经跨进了大学校门,突然间感觉卸下了千斤重担,整个人顷刻间松弛了下来,我可以回归自然,在大山里好好地狂野啦!
不久,高考成绩发了下来,403分!当年高考本科录取分数线340分,高于录取分数线60多分,虽然没有发挥出自己平日的最好水平,但也是比较理想的成绩了,考取大学必定无疑啦!心定了下来,却也找不到特别的兴奋,隐隐感觉浪费了分数,这样的成绩应该能上全国绝大多数著名大学。还有学校离家那么远......
暑期在家等待发榜期间,常常幻想大学校园的模样,无数次自己在纸上勾画着未来大学校园的图景,那是多么美好的憧憬啊!从来没有进过大学校园,甚至还从来没有去过省城的大山少年的心中,大学就是人间最美好的天堂!
大约一个月后,好朋友小勇从学校给我带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毫无悬念,我进了西南交通大学,被录取到最前沿的自动控制专业。小勇落榜了,在为自己庆幸的同时,我也为好朋友惋惜。
那年我们年级6个班300多名同学,基本上只有重点班的50多人参加了高考,我是铁路子弟里唯一考上大学的人。
后来查了资料,1980年全国参加高考的考生共有333万,包括大专生在内录取人数28万,录取率只有8%。
![](https://img.haomeiwen.com/i29180054/40578780b02d820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