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210篇。
我们看《微子第十八篇》,李里先生认为——《微子》篇和前面的《八佾》篇有点儿相似,都是评点当时社会的,但又各有不同,《八佾》是直接批判当时的礼崩乐坏,《微子》篇则是评点古今贤人隐士,通过评点古今贤人隐士来批评当时社会的混乱。因为从贤者在一个时代的遭遇就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的情况,如果贤人都得志,那么这个社会就清明、稳定,如果贤者都落难,遭殃,被杀戮,逃亡、流亡,那就说明这个时代很混乱。广东雷州西湖畔的十贤祠内有文天祥做的一篇《十贤祠碑记》,这篇文章就论述了天下兴衰与贤人境遇的关系,他说宋朝十位贤相君子都流放贬官雷州,足见宋朝的昏败。
《微子第十八篇》 第1篇: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这是殷纣引起了西周革命的时候。纣王是很暴虐的人,因受悠久文化的影响,还是有很多忠臣,可是几个人向他建议,(古代下对上为“谏”,上对下为“劝”,现代通用为“建议”了。)而纣王无道,不听这些建议,把微子废掉,离开宗室了,后来微子的后代,由周朝封于宋,就是春秋战国时的宋国。
箕子是商纣王的叔叔,因直谏批评纣王而被囚,成为奴隶。后来箕子看到纣王无可救药,就率领了一支族人离开商朝,到了现在的朝鲜半岛,并在那里开邦建国,现在的朝鲜韩国的祖先就是箕子。
比干谏而死——比干也是纣的叔父,力谏纣王,纣王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便剖开他的心而死。
孔子就说,商朝有三个仁人啊。微子、箕子、比干都是纣王的至亲,如果他们不离开,不苦谏纣王,就有不可动摇的荣华富贵,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苟活,而是忠义直行,不惜舍生取义。所以孔子赞叹商朝的三个仁人,在乱世之中还能保全自己的德行。
南怀瑾先生注解——孔子认为这是古代的忠臣,虽然他们本身死了,可是对于国家文化的精神,永远留下了千秋万代的榜样。所以称他们是殷商时代的三位仁人,成仁取义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