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198篇。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第4篇: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武城是一个地名,孔子学生子游在那里做首长。
孔子有一次来到武城这个地方,听到弦歌之声,弦歌之声是用礼乐来治理城市的象征。子游就是言偃,当时做鲁国一个小城武城的地方官。
孔子听到弦歌之声很高兴,他的弟子能够用礼乐来治理城邦,所以莞尔而笑———莞尔是一种微笑,从内心流露出的,很不经意的微笑———并说,杀鸡用得着牛刀吗?
这句话是反问,反问当时那些诸侯国君治理国家都不用礼乐,而子游却在一个小小的武城里面用礼乐来治理。大国都没用礼乐,你这个小城还用得上吗?
子游就很认真地给老师说,以前我听老师您讲过,君子学了礼乐道理以后就能够爱人,小人学了礼乐道理以后就容易被派遣去做他应该做的事。
这里的君子、小人分别指在上位者与在下位者。
孔子听了子游说的话以后就说,二三子,二三子是指当时在孔子身边的弟子,子游的话是对的啊,我说的那个话是玩笑话而已。
李里先生认为——这一段话表现出孔子看到弟子用礼乐来治理城邦时那种内心的欣慰和抑制不住的喜悦。“割鸡焉用牛刀”这句比喻体现出孔子的欢悦和对子游不能治大国以施展其礼乐之治的惋惜。一句“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也可以看出孔子对言偃深深的肯定。
南怀瑾先生认为——这一段放在这里,是文章上一个波浪,也和《阳货》这一节有关系,怎么说有关系?孔子这个时候,本身用不着出来了,他培养后一代,只希望自己这一班学生能够有所作为,对社会、时代有所贡献。
钱穆先生注解——割鸡焉用牛刀:此有两解。一言其治小邑,何必用礼乐大道。其实则深喜之。一言子游之才而用于武城之小邑,则是深惜之也。然承上莞尔而笑,则终是喜深于惜。
我更倾向于第一解。我想起了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故事内容是:1949年的法国乡村,音乐家克莱门特到了一间外号叫“塘低”的男子寄宿学校当助理教师。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学校的校长只顾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 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他重新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事实说明效果非常好。2500年前的孔子就非常重视礼乐教育,这其实是非常高明,符合以人为本,而且非常高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人们越来越重视音乐诗歌对人和社会的教化作用。
好的音乐都能滋养人们的心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