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疫情,数据仍在持续上升,拐点还未出现,结束时间仍难以逆料。
2020.1.25: 第一例确诊。
2020.3.11: 第100例确诊。
2020.3.13: 第200例确诊。
2020.4.2: 突破1万例。
截止今天,2020.4.11,累计确诊23318例,治愈6650人,死亡653人。
仅仅一个月,确诊人数从100例飙升至2.3万人。不能不让人恐慌。
本地华人,疫情防护早在一月份武汉疫情爆发时就开始了,基本上取消了所有聚会。而加拿大差不多是在三月中才开始停工停学,呼吁民众宅家。
人都是群居动物,当面聚会少了,但朋友之间的联系似乎更多了,患难之际见真情。
今天就素描一下近期的生活状态,以答谢朋友们的关心,另存一段特殊的时光记忆。
【1】生活日常
早在一月份,这边就发生了口罩抢购,或者囤家中,或者捐赠国内。我总是慢一拍,等意识到时,到处都脱销了。
先是美国的朋友寄了两盒口罩过来,解决了燃眉之急。近来国内朋友又快递两百个口罩,一时半会不再缺了。
只是百思不得其解,人们为啥要抢购厕纸?我又是慢了一拍,到商场发现厕纸真的空架,不免有些恐慌。
回家盘点存货,还有50多卷。差不多可以用一年,慌啥呢?
有人分析抢购厕纸现象是“羊群效应”。还说,在没有厕纸前,难道人们不擦屁股吗?想想也是,只要家里有水,就不是个难题。会不会哪天水都供应不了呢?人总是要死的,不是病毒害死,就是自己过度恐慌吓死的。
以前一周采购一次菜,现在两周采购一次,虽然有网购有团菜,但总是觉得品种受限,仍是全幅武装,口罩手套,连护目镜都带上到店里装一车回来。起先西人不愿带口罩,据传有华人带口罩进店被驱赶之事发生。现在都意识到口罩的重要性了。各商场也做足功课,门口有专人派发口罩与手套,进店限流量,限距离,收银台与顾客之间更是加装长长的玻璃。
随着疫情越来越重,除了售卖菜品的商店,其他大部分商店都已关门,有些还接受网上预订,现场取货。
现在其他消费瞬间都降为0。油价一降再降,可车子都好久不动了。连头发都自己拿个剪刀解决。女儿说真难看,像狗啃的。是够难看的,干脆用发夹卡起来,再熬一段,不就长起来了?希望那个发廊还没有倒闭。
有人形容得极对,今年真是过了个名副其实的“鼠年”。出去只是抢点粮食,还要躲着人类,大部分时间宅在洞里。
生活越来越简单,需求越来越少,除了买菜就是买菜,冰箱塞得满满的。厨娘手艺虽拙,但用心琢磨着怎么将伙食开好,今天吃鱼,明天吃鸡,后天牛肉。先前芹菜叶都是扔掉的,现在看到这么嫩的叶子,饥荒年代,扔掉多可惜。网上一查,芹菜叶能吃。就用开水一焯,和上面打个鸡蛋烙个饼,很香哟。能不胖吗?刚磅了一下,重了一公斤。这哪够?人家都重了五公斤,生活开得太差了,怎么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呢?
【2】距离
公园都告关闭,连社区中心活动场所都贴上封条。多伦多最美好的季节即将来临,政府发令,不得在公众场所露营。那有人说,就改在自家院里露营吧。家里有舒服的大床,为何还要在院子躺睡袋呢?也许总有人,只为那满天星光。
对门的Marilyn好久未见。这天她发来消息说,之前在温哥华度假,回来按要求宅了两周,说有套中国瓷器要送我。我说你放自家门口,我过来取。她说要给送过来。看见Marilyn将东西已放在门口,我赶紧出门,Marilyn就退后。我说着话就情不自禁下一层台阶,Marilyn就往后退一步。我只好站住不动。Marilyn说,还在练习适应2米的社交距离。
每天都要出去走走,不过只在小区内走动。国内亲戚看了我发的照片,就批评我,要宅家里。
其实,这边多住别墅,出门就是院子和小区街道。这里出个门就像在国内到阳台上探一探。如果在阳台中呼吸空气都有毒,那人类真是时日无多了。
之前小区人也不多见,现在就更少了。我又不愿带口罩,所以就会留心查看周边人流情况。若远远看到有人迎面过来,就看谁先躲开。现在大家都很自觉避让。街上两边有人行道,中间两个车道,2米的社交距离完全不是问题。
不见人,却总会邂逅动物。白天鹅为何只来了三天?加拿大鹅成群成队出行,一对鸳鸯也偶尔光临村里的池塘。路边的番红花开了好久。小区的很多树枝冒出新芽。这里要到五月才春暖花开,但已然听到春天的脚步。
【3】撒裂
相对于现实社会的安静,各种微信群却是喧嚣闹腾。一般我很少看,仅偶尔瞥上一眼,基本潜水。
相对正常的是研究生群,可能大部分同学在海外不同的国家。时时互致问候,看有啥可以帮上忙的。当然也会分享自己所在国家的疫情,哪些做的好,哪些做得不好的。
甚至交流政府如何砸钱。
美国同学说,只要是纳税人,每人1200美金,够吃三个月。
加拿大政府狂掷1070亿,保证受疫情影响暂不能工作的人每月能领2000刀,最多4个月。我家两位吴同学都符合条件,一申请第三天就到帐。还有退税,不用申请自动到帐。还有朋友做自雇,申请到几万免息贷款。天上掉下馅饼砸得人有点头晕!
但更多的微信群,疫情正加剧撕裂朋友圈。从疫情之初,各种瞒瞒瞒,官场的昏昏昏,到吹哨子的人,到“发嫂子”的人,到方方日记,到阳台高喊“假的”,到海外疫情狂升各种甩锅、砸锅、抄作业、阴谋论,到撤侨与否,到近期方方日记海外出版.....每个话题都引至热议。
背景不同,信息渠道不一样,思维模式不一样,认知不同,有分歧很自然,但一言不合就互殴指责。
事上最难的事,是将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中,可是总有人不遗余力。若不相同,就相互攻击,甚至谩骂指责,更有上纲上线。这世间总有人还活在WG中,有人梦想回到WG,让人不寒而栗!
有天,我在同学群里说,我们本来就不是因为三观相同而走到一起,更何况后来各自的阅历、信仰都发生重大变化。再说,这世上真有三观相同的人吗?可以交流,可以探讨,允许不同的声音,何必强行一致?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缘分让大家相聚,但价值观的不同又让我们渐行渐远。
于是,退,退,退,删了好多个群,连大学同学群我都退了,我还是群主呢。顿时感觉这世界一片安宁。
众声喧哗,不如独享清静。
【4】读书写作
如果不是疫情,对于喜欢读书写作的人来说,这种宅的日子,真的很享受。我甚至想,将来有一天,没准会想念这长久的安宁时光。
这三个多月,看了三十多本书,还有二十多部电影,只是有些懒,没有像以前一样输出读书观演札记。
新近应朋友海凌的邀请,在其倡议成立【52Hz Club】读书领读,分享《少有人走的路》,因此才借机认真阅读这本享誉全球的心理学名著,并输出了几篇读书札记。如果只是自己读书,大概不会这么认真反复阅读,理解不会这么深刻。看来还是要一起交流探讨更有成效。
一季度完成几十篇小文。从三月初开始一个月内完成职场第一段经历《MK往事》,现在执笔第二阶段《HW往事》的回忆。
这个写作过程,让我有一种奇特的感受,好似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平行时空。
一个时空,就在当下,受疫情影响,这个世界按了暂停键,看着全球不断上升的疫情数据,时而恐慌,时而忧郁。
另一个时空,回到过往,仿佛重新活过一样,无论是幸运还是伤痛,都让人有种从心而发的感动。那些平凡的时光原来如此弥足珍贵!
2020年,诸多不顺,但仍不能放弃心灵的追求。对于文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每一段相遇都值得珍藏,文字就是我的工具。
有人说,疫情之下,人们要考虑提升三种免疫力:身体免疫力,财务免疫力与心理免疫力。于我而言,读书写作何尝不是最佳的提升心理免疫力的手段呢?
【5】结语
看到高中同学群里发来的照片,已经开始聚会,聚餐。打网球的视频,两个男同学身形矫健。有同学评说是“春天里的青春”。
说得多好!这也是疫情过后同学们首度聚会,多么难得!慢长的煎熬终于等到春暖花开,繁花与共。
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时,并不懂得珍惜。当我们想珍惜时,却已失去了可珍惜的年代。
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的将成为美好的回忆!
今天阳光明媚,愿疫情远去,愿岁月静好,愿人生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