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2010年,媒体融合的第一次大潮来到,县上把报社从宣传部剥离,和电视台合并成为“新闻中心”,这一次属于传统媒体的融合。说是“融合”,在我们看来却是报社被电视台兼并,因为我们的老大被调走,办公地点也搬到电视台。刚开始真的很不习惯,因为电视台是大单位,好几十号人,而报社才不过10来个,感觉大吃小,有些憋屈,新单位的“好事”并不雨露均沾,好多时候要去力争才不至于吃亏。后来“融合”的时间长了,“两家人”的感觉才渐渐淡化。不久,我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调高了半截,成为新单位的副职,除了管报社那摊子事儿,还兼管起县上新成立的“故事办”,在全县范围内发动群众讲故事,还经常组织团队到市上比赛,活儿增多了,收入没增加,但单位的气氛融洽,倒也其乐融融。
在新闻中心一干就是八年,尽管其间也有些风风雨雨,但总体是愉悦的。报社来来去去了好些记者,他们当中很多是没有固定编制的年轻人,有许多机会与选择,大多去了更好的地方。值得欣慰的,中流砥柱还是较为稳定的,所以报纸的质量是有保证的。
2013年底起,网络新媒体悄然来袭,先是打算办手机报,要报社先吃这个螃蟹,承担这个新鲜事物,可磨蹭了一段时间还没等真正下手,连手机报都落伍了,也就不做了。然后尝试着捣鼓起做网站、微博、微信,当时县上的领导对新媒体兴趣不大,也没对新闻中心作硬性要求,所以也算得上是自加压力,毕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面对网络新媒体,一水儿的传统媒体人做起来缩手缩脚,就是把报社电视上的内容照搬上去,你想能做出什么影响力?后来县上新成立了网信办,就把政务微信微博专门交由网信办来做,结果人家办得有声有色。
打造政务公众号,我在其中也作了一些贡献,写了不少文章,其中一万多字的《渔人之歌》分作几期连载,点击量颇高,在一定范围内有了影响力。这很令人兴奋,因为以前做报纸,再漂亮的文章也不知究竟有多少人看过,而现在,阅读量是清清楚楚可以见到的。这是一个传统报人在媒体转型中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我还专门写了一篇心得发表在市上的新闻刊物上。后来,我又参加了市上的传媒领军班培训,对新媒体才算有了一个全面认识。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