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的笔记

作者: 雨果僧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23:24 被阅读1次

    群体的心理

    第一卷 群体心理

    研究群体的精神结构,了解它们的感情、思维和推理方式。

    第一章 群体的一般特征

    • 他把群体中人描述为日益被大众文化所淹没,这种文化把平庸当做最有价值的东西。

    • 群体的无意识行为代替了个人的有意识行为。

    • 社会组织就像一切生命有机体一样复杂,我们还不具备强迫它们在突然之间发生深刻变革的智力。

    • 对一个民族有致命危险的,莫过于它热衷于重大的变革,无论这些变革从理论上说多么出色。

    • 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着更多的真理。

    • 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

    • 群体只有强大的破坏力,他们的统治永远无异于一个野蛮阶段。

    • 这种经济手段涉及眼光长远的计算,而这是群众力不能及的。

    • 人们从来不是按纯粹理性的教导采取行动的。

    • 只有环境的单一性,才能造成明显的性格单一性。

    • 群体中累加在一起的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

    • 群体中的个人不再是他自己,他变成了一个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孤立的他可能是个有教养的人,但在群体中他却变成了野蛮人——即一个行为受本能支配的动物,他表现得身不由己,残暴而狂热。

    • 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得势,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相互传染作用而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以及立刻把暗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的倾向,是组成群体的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 群体固然经常是犯罪群体,然而它也常常是英雄主义的群体。

    • 这种英雄主义毫无疑问有着无意识的成分,然而正是这种英雄主义创造了历史。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 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

    • 刺激群体的因素多种多样,群体总是屈从于这些刺激,因此群体也极为多变。

    • 群体总是处在一种期待注意的状态中,因此很容易受人暗示。

    • 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而形象本身又会立刻引起与它毫无逻辑关系的一系列形象。

    • 群体感情的狂暴,会因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强化。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以及因为人多势众而一时产生的力量感,会使群体表现出一些孤立的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动。所以群体很容易干出最恶劣的极端勾当。

    • 打动群体心灵的是神话中的英雄,而不是一时的真实英雄。

    • 短暂的一生充满内心矛盾。

    • 群体仅仅能够把感情引到极高,或相反,极低的境界。

    • 专横和偏执是一切类型的群体的共性。

    •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他们开动脑筋考虑起自己的眼前利益,我们这个星球上根本就不会长出文明,人类也不会有自己的历史了。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理性与想象力

    • 只有当一个人因为不同种族的通婚而处在不同的传统倾向中间时,他的行为才会真正不时表现得截然对立 ... ... 我的意见是,要想充分理解它们,至少要花上10年时间周游各地进行观察。

    • 群体没有逻辑推理能力,不能辨别真伪或对任何事物形成正确的判断。群体所接受的判断,仅仅是强加给他们的判断,而绝不是经过讨论后得到采纳的判断。

    • 在历史上,表象总是比真相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不现实的因素总是比现实的因素更重要。

    • 侵略者的权力和国家的威力,便是建立在群体的想象力之上。

    • 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 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第四章 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 偏执和妄想是宗教感情的必然伴侣。

    • 在同理性永恒的冲突中,失败的从来就不是感情。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是如何形成的,决定的因素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第一章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讨论赋予群体心理以特定属性,使某些感情和观念得以发展的间接性准备因素。

    • 种族、传统、时间、政治和社会制度、教育

    • 没有任何要素在从一个民族传播给另一民族时,不会经历深刻的变化。

    • 传统代表过去的观念、欲望和感情。

    • 自从胚胎学证明了过去的时间对生物进化的巨大影响以后 ... ... 民族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一个有机体,因此就像其他有机体一样,它只能通过缓慢的遗传积累过程发生变化。

    • 我坚持认为群体具有保守主义。

    • 教育既不会让人变得更道德,也不会使他更幸福;它既不能改变他的本能,也不能改变他天生的热情,而且有时——只要进行不良引导即可——害处远大于好处。

    • 前公共教育部长朱勒/西蒙先生写到:“学习课程,把一种语法或一篇纲要牢记在心,重复得好,模仿也出色——这实在是一种十分可笑的教育方式,它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一种信仰行为,即默认教师不可能犯错误。这种教育的唯一结果,就是贬低自我,让我们变得无能。”

    • 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条件是判断力,是经验,是开拓精神和个性——这些因素都不是书本能够带来的。

    • 在教育的三个阶段,即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如果从考试、学历、证书和文凭的角度看,坐在学校板凳上啃理论和教科书的时间是有点长得过头了,而且负担过重。即使仅从这个角度看,采用的办法也糟糕透顶,它是一种违反自然的、与社会对立的制度。过多的延长实际学徒期,我们的学校寄宿制度,人为的训练和填鸭式教学、功课过重,不考虑以后的时代,不考虑成人的年龄和人们的职业,不考虑年轻人很快就要投身其中的现实世界,不考虑我们活动于其中、他必须加以适应或提前学会适应的社会,不考虑人类为了保护自己而必须从事的斗争,不考虑为了站稳脚跟他得提前得到装备、武器和训练并且意志坚强。这种不可缺少的装备,这种最重要的学习,这种丰富的常识和意志力,我们的学校全都没有教给法国的年轻人。它不但远远没有让他获得应付明确生存状态的素质,反而破坏了他的这种素质。因此从他走进这个世界,踏入他的活动领域之日起,他经常只会遇到一系列痛苦的挫折,由此给他造成的创痛久久不能痊愈,有时甚至失去生活能力。这种试验既困难又危险。这个过程对精神和道德的均衡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有难以恢复之虞。十分突然而彻底的幻灭已经发生了。这种欺骗太严重了,失望太强烈了。

    第二章 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 形象、词语和套话;幻觉;经验;理性

    • 词语就像是用来唤醒它们的电铃按钮

    • 我们不过是在用现代生活赋予我们的一些形象和观念代替了另一些不同的形象和观念,它们是存在于古代一些种族的头脑中的产物,这些人的生活状况与我们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 聪明的托克维尔很久以前就说过,执政府和帝国的具体工作就是用新的名称把大多数过去的制度重新包装一遍,这就是说,用新名称代替那些能够让群众想起不利形象的名称,因为它们的新鲜能防止这种联想。

    • 这门艺术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在同一个社会,同一个词对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往往有不同的含义,表面上看他们的用词相同,其实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

    • 不是见多识广的人,不可能理解这些差别。

    • 推动各民族演化的主要因素,永远不是真理,而是谬误。

    • 经验几乎是唯一能够让真理在群众心中牢固生根、让过于危险的幻想归于破灭的有效手段。

    • 一代人的经验对于下一代人是没有多少用处的。

    • 同感情对抗的理性是多么苍白无力。

    • 群体从来不受理性的指引 ... ... 是幻觉引起的激情和愚顽,激励着人类走上了文明之路,在这方面人类的理性没有多大用处。

    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我们现在已经了解了群体的精神构成,也明白了能够对他们的头脑产生影响的力量。仍然有待研究的是,这些力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以及是什么人把它们有效地转变成了实践的力量。

    • 群体的领袖;领袖的动员手段:断言、重复和传染;名望

    • 所谓的信仰,它能让一个人变得完全受自己的梦想奴役。

    • 在群体的灵魂中占上风的,并不是对自由的要求,而是当奴才的欲望。

    • 他们所具备的持久的意志力,是一种极为罕见、极为强大的品质,它足以征服一切。

    • 做出简短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

    • 人就像动物一样有着模仿的天性。模仿对他来说是必然的,因为模仿总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是这种必然性,才使所谓时尚的力量如此强大。

    • 支配着大众的是榜样,不是论证。

    • 一个人占据着某种位置、拥有一定的财富或头衔,仅仅这些事实,就能使他享有名望,不管他本人多么没有价值。帕斯卡尔十分正确地指出,法袍和假发是法官必不可少的行头。没了这些东西,他们的权威就会损失一半。

    • 名望的特点就是阻止我们看到事物本来的面目,让我们的判断力彻底麻木。

    • 他的名望长于他的寿命,而且有增无减。

    • 名望并不是完全以个人的权势、军事业绩或宗教敬畏为基础。

    • 成功是通向名望的主要台阶,其证据就是成功一旦消失,名望几乎也总是随之消失。

    • 信徒们总是穷凶极恶地打碎他们以前神灵的塑像。

    第四章 群体的信念与意见的变化范围

    • 在这些解剖学特征中,会看到一些不易改变或只有轻微改变的因素,它们的改变需要以地质年代来计算。

    • 一个种族除了有不变的心理特征外,也能看到它有一些可变的因素。

    • 一场革命的开始,其实就是一种信念的末日。

    • 一切普遍信念不过是一种虚构,它唯一的生存条件就是不能受到审核。

    • 即或他们逃离了殉道,也难免死于绝望。也正是为了捍卫这些信念,世界上才经常上演一幕幕最可怕的混乱,才有成千上万的人战死沙场或将要死在那里。

    • 普遍信仰有催眠作用,没有任何事情比这个事实更典型,也没有任何事情能更确切的表明,我们的理智有着令人汗颜的局限性。

    • 新的教条一旦在群体的头脑中生根,就会成为鼓舞人心的源泉,它由此会发展出各种制度、艺术和生活方式。在这种环境之下,它对人们实行着绝对的控制。实干家一心要让这种普遍接受的信仰变成现实,立法者一心想把它付诸实行,哲学家、艺术家和文人全然醉心于如何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它,除此之外再无他想。

    • 人的行为首先是受他们的信念支配,也受这些信念所形成的习惯支配。

    • 不存在任何引导意见的力量,再加上普遍信仰的毁灭,其最终结果就是堆一切秩序都存在着极端歧异的信念,并且使群众对一切不明确触及他们直接利益的事情,越来越不关心。

    • 如果说还有什么事情能够推迟自身的毁灭的话,那就是极不稳定的群众意见,以及他们对一切普遍信仰的麻木不仁。

    第三卷 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不同类型的集体在一定刺激因素的影响下变成群体时各自具有的特点。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

    异质性群体,包括无名称的群体(如街头群体),有名称的群体(如陪审团);同质性群体,包括派别(如政治派别),身份团体(军人、僧侣),阶级(中产阶级、农民阶级)。

    • 种族正是通过获得结构稳定的精神,才使自身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摆脱了缺乏思考的群体力量,走出了野蛮状态。

    第二章 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 群体犯法时在心理上也许不能称之为犯罪

    • 群体犯罪的动机是一种强烈的暗示

    第三章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 陪审团的错误历来首先是地方官的错误。

    • 只有它能够缓解法律的严酷性。

    • 群体的权力令人生畏,然而有些身份团体的权力更让人害怕。

    第四章 选民群体

    • 用刀剑成就的事情,同样可以通过言语的力量达到。像不义之财、卑鄙的剥削者、可敬的劳工、财富的社会化之类的说法,总能打动选民的心,尽管它们已经被用得有些陈腐。

    • 在社会问题上,由于未知的因素数量众多,从本质上说人们的无知没有什么两样。

    第五章 议会

    • 领袖的影响力只在很小的程度上是出于他们提出的论据,而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自他们的名望。享有足够名望的领袖几乎掌握着绝对权力。

    • 我们多次谈到词语和套话的特殊力量。在措辞的选择上,必须以能够唤起生动的形象为准。

    • 喋喋不休地说些最离谱的大话,永远对领袖有利。

    • 假如他们表示抗议,他们也会被当做叛徒或其同伙打倒。

    • 群体本能地在精力旺盛、信仰坚定的人中间寻找自己的主子,他们永远需要这种人物。

    代译后记

    • 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

    • 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在狂热的群体中失去了效力。

    • 群体本能地希望英雄表现出他们所不具备的高尚品格。这些品格作为日常生活中极为少见的稀缺商品,英雄如果能让人们觉得他可以大量提供,这当然会让他广受爱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8c26b270b5c0:作者写这书,如果是讽刺性或批判性的,应当是具体有所讽刺与批判对象的。搞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你不知道作者站在哪个群体批判另外哪一个群体。(或许他是自我批判批判他自己所在的群体?)最后,慎用批判,不要让批判成为邪恶的代名词。加油💪
      • 8c26b270b5c0:没有一个人不属于某种群体。群体分各种各样的群体。不要用“它”来形容群体。因为在这样做的时候就传达出了对群体的憎恨。其实也是对自己的憎恨。因为没有哪一个人不属于某个群体。

      本文标题:《乌合之众》的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bi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