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这世界永远都是这样,你把事情做对了,所有人自然佩服你的执着,当你做错了,所有人都把你诟病成顽固,但你做每件事的时候只不过是从心”。
其实刚开始世界没那么喧哗、黑白分明,包括十年前,一切还稍微懵懂,但十年后的今天时代的发展迅速把一切模糊的边界愈加清晰,信息的发达不但使好事也能出门,而且还让丑事传万里,因此所有人变得极其害怕犯错,变得极其恐惧,好像活在一个极度透明的社会,做一个决定不能不顾一切,背后总有一堆人想用保守的方法去做。因为怕舆论、怕被嘲笑、怕这时代的锋利。
科技进步得太快,人的整体文明远远跟不上,好比家里用4K电视,但有线电视的内容依旧是五六年前的清晰度,内容上的滞后使人觉得是否被销售人员骗了,是否买错了,继而引发起大大小小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抵抗、无奈……
虽然现在中国每年出版二十多万本书,一个月几百个热词,但大部分的文化还是以娱乐为主,娱乐文化最大的弊端是时效性,用不着一年,只需要两周就被新的娱乐文化取代。打个比方最近不少人看《延禧攻略》,一大波娱乐性的文化衍生出一系列娱乐性的文章:《女人终其一生,到底该求什么?》还没几天又被《如懿传》:周迅的颜值开始断崖式下降逐渐取代。
但这里没人科普一些真正的知识文化,譬如宫廷剧上常听的一个词:“爱新觉罗”。我没看过一篇文章简单解说这词,包括以前历史老师也没细说,后来自己翻查:“爱新”是满语“黄金”的意思,而“觉罗”则是“首领”的意思,还有皇帝改名都严格遵守辈分,爱新觉罗家族辈分很长——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但止步于“溥”,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所以听过很多次“爱新觉罗”,总是不知其意,可能我们的高等教育往往只朝道德方面靠拢——不乱垃圾、不打女人、红灯停绿灯行。
因此生活上我想彼此常常会被骂:“你就是叛逆!”
无论大小事都能说你是叛逆,好像所有人对叛逆这词的理解都非常浅薄,浅薄成:“不听话就是叛逆。”
这里学校是有点责任,不少学校做宣传确实做得有点过,总喜欢给家长打下烙印——青少年会有叛逆期。其实青少年真不一定有叛逆期,然后又不解释“叛逆”的意思,以为这词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懂。而我所理解的叛逆是,“喜欢抖音里的温婉,后来发现大家都喜欢,便自欺欺人不喜欢甚至故意抹黑她。”
现在不少人的问题在于明明只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譬如我自己喜欢写作、喜欢把一件事做到自我理解的极致,别人不理解,但又想骂你便惯用“叛逆”一词给我作为结语,至于他们为什么会想骂我,我猜应该是我的行为有点不可理解,没错,不可理解的事情也被归纳成不听话、叛逆。
其实我真没别人眼里那么叛逆,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我也敢于承认自己做的事情,就像我写小说需要一些人物细节上的描叙,我偶尔会看小黄文储备细节。别人不经意发现会大骂:“郭栩鹏,你有病啊!”
我不会无趣地回复:你有药吗?
我会沉默,并相信时间会让一切浮现。因为我做的事情是从心,而非上下架构字形的从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