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688992/8aa0af2019b01fc9.png)
「借把伞」COO 汪老五最近在跟一些对「借把伞」共享雨伞感兴趣的投资人聊天时发现,第一次知道「借把伞」的投资人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借把伞」共享雨伞是那种随用随还的无桩共享雨伞,继而表现得意兴阑珊,直到了解了「借把伞」是以智能雨伞、伞桩为基础的有桩规范共享雨伞时,才会重拾兴趣。
这几次聊天经历让我们发现,共享雨伞在外的名声似乎不太佳,特别是在投资人那儿,那么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想,可能跟某些共享雨伞公司往街面上乱投放有关。
前一段时间,我们通过媒体报道已经知道:共享雨伞在全国多个城市出现,但是,无一例外的,这些雨伞纷纷迅速地不姓「共」,而改姓「私」了。各城市目前的统计惊人地相似:遗失率几乎为100%。面对「一伞难觅」的现状。
在这样的背景下,某家采用此种方式投放的企业居然发表这样的观点: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藏伞于民是初衷。还接着补充:当初投放的初衷就是藏伞于民,主张市民把伞带回家。
共享雨伞的初衷是藏伞于民?主张市民把伞带回家?不不不,我们「借把伞」完全不赞同这样的说法,共享雨伞的作用当然是用起来啊?城市居民的家里,哪家没有雨伞呢?主张市民把伞带回家,相当于变相地卖了一把伞给他们,这样市民家里越级越多的伞,毫无疑问是种资源的浪费。「借把伞」共享雨伞的初衷是帮助用户减少携带雨伞的麻烦,帮助用户减少资源的浪费,节省空间。让用户在雨天以极低的成本、极高的效率使用。「借把伞」在为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使用体验的同时,也在为每位用户、每个家庭节约资源、空间,让每位用户生活得更加轻松、自在。
所以,决不认同「藏伞于民」的模式。
因此,「借把伞」在成立之初,就选择「有桩」共享雨伞模式,因为我们分析了无桩共享雨伞的几个主要劣势。
无桩共享雨伞太容易被破坏了
从网络上流传的照片看来,很多伞是挂在马路边的栏杆上的,对用户来说,开始的时候取用确实要方便些,但这么做并非长久之计。因为损坏率将极高。
损坏率高,这一点相信我们都不会有太多异议。比雨伞大、重好多倍,也难破坏好多倍的共享单车放在路边随用随放后,也遭到了惨不忍睹地破坏,在某些地方可以说是尸横遍野。那么,当这些雨伞放到街头,将会被破坏成什么样,可想而知。它太容易破坏了,素质低下者,随手就能把它们扔到哪个不见天日的角落。
无状伞相较于有桩伞,对于用户的实际体验,并没有什么提高
在街头随处放置无桩伞,势必将会破坏城市的整理容貌。对于无桩伞本身来说,在露天环境里,日晒雨淋,本身容易损坏,也容易被弄脏。雨天,当用户通过手机 app 找到伞的时候,发现又脏又破,估计也没什么心情再用了。
在我们的想象中,自由流动的无桩伞,要比有桩伞便于借还。实际上忽略了用户使用伞的真正目的。以雨伞为例,目的是防止被雨淋湿。即使无桩伞进行了大量投放,也不可能保证每个人的身边5 米(或 10 米)以内都有伞,那么当用户在打开手机app。
所以,我们选择「有桩」共享雨伞,「借把伞」在地铁站、商场等人流密集处装配共享伞伞桩。这些伞桩已经最大程度覆盖了用户,让用户出门在外没带伞却能有伞可用。
共享雨伞的作用当然是用起来啊!藏伞于民不干嘛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6688992/0236fcf179f85b7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