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小时定律一直备受推崇,它给我们的潜台词就是,做任何事,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反复练习积累,就可以取得成功。这是谁率先提出的呢?它是畅销书《异类》作者格拉德威尔,他告诉人们:“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非凡的努力。只要经过了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真是这样吗?有没有科学研究论证其合理性?
“真相是,从来不存在1万小时定律,它仅仅是畅销书作家对心理学研究的一次不太严谨的演绎而已。
心理学史上从来不存在一个所谓的1万小时定律。”
不是所有的技能领域都需要1万小时才可以达成,优秀专业演员的专业技能习得往往是3500小时;记忆类专家技能的习得也并不需要1万小时,而是数百小时。
练习的成果并不与时间呈正相关,它还取决于练习方法。我们身边不乏一些看似努力,其实没有成就的人。
那么我们这些没有成就的人,该怎么去习得特定技能,怎样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一书告诉我们:无论你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无论你是否有天赋,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你的梦想都可以实现。
此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力克森和美国科学作家罗伯特•普尔共同完成。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6年11月出版,译者王正林。
作者通过30多年研究了在医学、音乐、体育、商业、教育等各行各业表现优异的人,探索了这些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发现他们的确有着卓越的天分,而这些天分,是一种我们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才能,通过适当的通用的方法,我们一样可以充分利用,并成为大师级人物。
这种通用的方法就是,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表现与水平的最有效的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艾利克森命名为刻意练习,这是最强大也是唯一正确的练习方法。
这一普遍原则即刻意练习是什么?
顾名思义,刻意练习就是有意识得特意练习,肯定是带着一定目的性的练习。比如弹钢琴,第一次练习一个曲目时,时间锁定一小时,要求自己达到初识曲谱,了解旋律的程度;第二次、第三次就要识记曲谱,熟悉旋律;第四次、第五次要……等等。每次都有特定目的性,并且可以逐步实施达到。
你可能会说,这还不简单,平实我们不都是这么做的吗?真是如此吗?我们是不是在做“天真的练习”?
所谓“天真的练习”,即只是反复的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的练习,这种练习是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原因在于,如果没有刻意地去提高,这些自动化的能力会缓慢地退化。
比如教师上课,同样一节课备了无数次课,也上了无数节,每次都会潜意识里以同样的方式上同样的内容,甚至不看教案不备课都能信手拈来,这是熟练而已,效果有可能都是一样的,或者好或者差。如果教师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思考,该怎么做会继续提升课堂效果,上一堂有特色不落俗套的课,是不是就不一样?如果有意识去提高有目的去练习就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
文中告诉我们,刻意练习作为有目的的练习 ,它要求你走出舒适区,以专注的方式制定明确的目标,为达到目标制定一个计划,并且有监测进步的方法,还要想办法保持动机。
它适合任何类型的练习,如果不能带着目的,专注有效,走出舒适区,你将永远无法进步,只会停留在"天真的练习"层面。
作者以大学生史蒂夫为实验对象进行记忆力的刻意练习,从最初史蒂夫和普通人一样每次只能记住7个或者8个数字开始,到最后经过二百次练习能记住82个数字结束,他的记忆力迅速提高,是他自己不敢想象的,更不知道自己能做到这些。这就是刻意练习的神奇,挖掘了他的潜能,锻炼了他超强的记忆。
但是仅仅有目的练习还不够,刻意练习的目标不仅仅是发掘自己的潜能,而且要构筑它,以便从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变得可能做到。所以还要改进几乎各种类型的心理表现,构建心理结构,把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这就是作者所说创建更加有效的心理表征,不论你在练习什么,都可以使用这些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一个简单的例子是视觉形象。例如,一提到蒙娜丽莎,很多人马上便会在脑海中“看到”那幅著名油画的形象;那个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他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
而将杰出人物和其它人物区分开来的重要因素是:他们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已经改变了大脑中的神经回路,以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这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具有无限的适应能力,它就像肌肉一样,越练越大。如果你足够多地练习做某件事情,你的大脑会改变某些神经元的用途,以便帮助完成那件任务。你的大脑会去适应你要做的事情,哪怕很难。
被誉为"天才"的莫扎特,在4岁时,父亲就教开始全职教他学习小提琴、大键琴以及更多其他乐器。到六七岁时候他受过的训练,和那些经过专业培训的孩子相比,不但强度更大,时间也更长。
实际上,如果莫扎特小时候并不是在如此浓厚的音乐氛围中长大,或者说,如果他没有足够多的接触音乐,肯定不可能培养出那种能力。
是天分和适当的培训,发展了他十分神奇的才华,成就了他的天才之路。
没有一出生不练习就可以持续拥有特定技能的宠儿。伤仲永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最初的天赋异禀让他优于常人,但后来泯然众人矣,为什么?不再学习,不再有意识去练习,仅有的能力慢慢消减,直至消失殆尽,天才一样沦落为庸才。
尽可能地去进行刻意练习,这是在任何一项事业的追求中变得更加杰出的基本路线路。
实践中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辨别杰出人物;
然后推测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杰出,那些差别就可以解释他的杰出成就;
接着再提出训练方法,这些方法使你也能像他们那样表现卓越;
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可能,最佳的方法就是要找到优秀的导师。
优秀的导师可以为你提供宝贵的反馈,有效的反馈不仅是指出你做某件事情是对还是错, 他还会借助于观察来了解你正在运用的什么样的心理表征,以此来提出更好的建议。
没有导师怎么办?为了提高,要像政治家、文学家富兰克林学习写作那样,学会自己创造机会,设计练习方法。反复去做一件事情,找出你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并且聚焦于在哪些方面取得进步,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直到你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不要陷在天才论、单调的重复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都可以运用刻意练习原则,边干边学边思考,王牌训练计划,保持高度的专注和投入,保持动机和兴趣,从你想变得有所不同开始。
想提高你的演奏技能吗?刻意练习。写作水平?刻意练习。阅读能力?刻意练习。至于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那将取决于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