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人性本善——孟子与告子的辩论

人性本善——孟子与告子的辩论

作者: 雾起夜续 | 来源:发表于2018-07-16 21:14 被阅读0次

    文/曹舒雯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想必大家很小的时候都听说过这句话。而大家是否有对“人性本善”或者是说“人性本恶”有一定的判断呢?到底是善还是恶,或许现在的我们无法判断出来。但是古代的告子却和孟子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人性本善,这是孟子代表儒家学派的观点(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在小的时候听说的都是人性本善),而除过这个观点以外,还有两个观点。一个是告子主张的“人性本没有善和不善”,他认为人性不能拿善或者是说不善来评价,处于一个中立的观点。而另外一个与孟子相对的观点就是墨子主持的墨家学说认为人性本恶。他认为人刚刚生下来就是恶的。而在这些观点里面,我们主要来分析一下孟子和告子的观点。而在孟子和告子的观点中我比较支持孟子的观点。也就是——人性本善。

    告子认为如果说把人性比作柳树的话,那么说行为就是杯盘。在告子的观念里,他认为如果是让人具有仁义,就好像是让柳树成为杯盘。换句话来讲就是人的本性不应该是经过雕琢的。也就是,他把仁义当做是后天不按照本性而培养的事物。这样的说法乍一看完全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实际上,孟子的意思并不是要伤害杨柳的本性来做杯盘,也就是说顺着他的本性完成。而类比到人这里,并不是说要伤害人的本性,让它具有仁义,而是人本就是善的,在这个基础上,再施加仁义。在孟子的观点里,如果伤害人的本性而让他具有仁义是不存在的。

    而告子又把人的本性比喻成水,他认为,水是没有本性也没有自己的意愿的。如果在一个河道里,那边决堤了那么水就会往哪边流。由此又推断出,人也是没有善与不善之分的。如果说这人遇到了某一个向善良的契机,那么这个人就是向善的,如果这个人遇到的是向不善的契机,那么这个人就是不善的。照告子这样的说法看来,人没有刚开始就善不善这一说,主要是看他遇到的“契机”。然而孟子与他的意见又有了分歧。

    水是有本性的。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水都是向下流的,这就是水的本性。而如果我们让水溅得很高,那就不是水的本性了。而人的本性本来就是好的,是因为外在的有一些东西让人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向坏的地方发展。这不是说,他本来什么本性都没有,之后他遇到了契机就变好或者不好,善或者不善。而是说,他本来就是善的,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说,他本来是善良的,但是因为某种原因或者是机遇才导致的变得不善了。

    而孟子也在他一段著名的对话里面说过。人本来的性情是可以为善的,即人性本善。而有些人行为的过错并不是本质的问题,也就是说,不论他现在怎么样,他的本质都是不变的,都是善的。因为只要是一个人他就有四心,即同情之心、羞耻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而这些心分别表现着互相关爱、行为方式、社会行为规范以及人的智慧。做出以上的举动,都需要的是智慧,而这些不是从外而来的,他是本质,是本身就有的。

    人性原本都是善的,可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这么大呢?这就是在于是否探寻或者是放弃。如果是探寻了,并且找到了正确的道路,那么人就会变好,而如果放弃探寻,自暴自弃,那么这个人就会变坏了。

    一切的一切都和人性的善有关,因为你天生下来是一个人,而你就具有这么多好的品质(同情之心、羞耻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人与别的动物的区别大概就在于此吧。人是高级的,因此他就会有这些与生俱来的品质。这不需要任何人来教你,因此才说人性本善。

    而像告子所说的那样,人性不善也不恶,那么人还会使什么呢?刚生下来还会有这些好的品质吗?如果说人的本性有善有不善那也是不对的。因为在没有经历过其他的东西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又怎么会一生下来就分出善恶呢?

    人性本就是善的,而这样的善虽然是天生的,但是也可以被后天打败,因为环境是影响人发展以及生长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像告子以及墨子那样,认为人性不善不恶或者是人性本恶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只要是人,就会有那“四心”,可那四心,又有谁说是不善的呢?

    所以说,我认同孟子的观点,人性本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性本善——孟子与告子的辩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ki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