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高考季——一个可以影响你人生命运的转折点。校区周边禁鸣喇叭,竭力配合,给考生一个安静的环境。
没有参加过高考过的人生不完美。那种“不经一番寒彻骨”的刻苦,“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逆水行舟用力撑”的坚定,都会在六月里展现的淋漓尽致。每一位“身披战甲”的战士都在期待梦想照进现实的那一刻。
我在2012年参加高考 ,如今已经过去了6年。但是我依稀记得那年高考,犹记一生。 说起高考,不得不提起曾让我们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言、刻骨又铭心的高三。
高三那年,教室里一刻不停的风扇,课桌上摞成山的课本,泛着新墨味的卷子,教室后面墙上的倒计时牌,还有那些熟悉又可爱的面孔,我的同学,有些毕业后再也没能见到,但一起并肩作战的日子大家可能永远都不会忘记。大多数是永不再见。就像一朵蒲公英散向四面八方。
/01/
就是一场普通的考试,但也是一张走上康庄大道的通行证。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高考成功,被北京大学录取。说来也巧,我俩生日同月同日,所以每次生日的时候我们都会互道一声“生日同乐”。
说起他,同学三年却没有之后同在北京那段间里了解的多。 他其实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的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被所有师长、同学看好,可他却在作文本里写,希望以后回家乡种田,做一位农民;在高考前的动员会上,他作为代表在主席台上发言,原本以为他会“照本宣科”,进行一番激情演讲,可是他却对在下面的所有高三学生说,高考在即,考完即散,趁现在多去校园走走看看。
他看起来不那么灵活,时而严肃的表情,时而憨厚的笑容,给人一种很踏实、很沉稳的感觉。
高考成绩如愿,他也如愿选择了钟爱的物理。 高考的第六年,他在美国进修。我想起他在欧洲的时候曾给我寄来明信片,他告诉我,法国真的是一个很浪漫的地方,以后请一定要去看看。
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努力,你一定会收获到你想要的果实。
/ 02 /
原本以为高考会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但过来以后才发现,高考后用心生活的每一天都会真正转变人生。
那年高三,我认识一姑娘。她曾无比憧憬着有她的大学、将要去的城市、将来的生活,她不断给自己灌输关于未来的美好。她只想去北京,只有北京,好像世界之大,只有北京可以安身,好像未来之久远,只有高考孤注一掷。
但是她的高考并没有让她“凤凰涅槃”,梦想终究没有照进现实,反而是现实给了一记沉重而响亮的耳光。她跟我说,知道成绩的那一晚,听着外面阵阵的鞭炮声,她的心却好像坠入了万丈深渊,黑得不见底,闭上眼,可以感觉整个人都在往下沉……她对自己从没有那么感到如此的陌生过,对人生从没有感到如此的绝望过,对未来从没有感到如此的遥远过。
然而,高考后的第六年,她在她曾经心仪的城市里,拿着月入上万的薪水,拼搏奋斗。
阴霾只是暂时的,阳光才是常态。
/ 03 /
高考,只是人生中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一小步,当前的每一步都会比高考更重要。
我在高考后的那个暑假认识了一位朋友,他跟我身边的人都不一样——没有参加过高考。
高考不论是成或败,那种经历足以让我们回味。但是对于一个没有高考经历的人来说,他是否会因为失去那样的经历而在今后的人生中缺失很多呢?
他并没有和多数人一样直接参与工作,还是想办法进了一所大学。“出来混都是要还的”。当经历了“生死之劫”的大学生正在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时,他在大一的时候,收集了所有计算机班的课,制定了自己的课程表,旁听了大一至大三几乎所有的计算机课程。白天听课,晚上练习写案例,在一年内学完了普通大学计算机班三年的课程,甚至在大一的下学期就加入了计算机实验室,与学长学姐一起研究课题。他还抽时间参加剑道社、计算机协会等社团活动。要知道他的本专业是电子商务专业。
他的故事一度在学校被传为“神话”。大二,绝大多数同学或在风花雪月,或在学生会忙进忙出,而他却离校了——去北京继续深造。半年后,他返回学校看望母校,原来实验室的学长依然“坚守”实验室,而他已经实现了月入上万。
高考的第六年,他在北京高大上的办公楼里,拿着不菲的薪水,敲着代码,修复bug。
要想拥有开了挂的人生,必须要有开了挂的努力。
高考或成或败,高考或有或无,在六年后的今天来看,他们喜欢物理的,后来去美国进行深造;他们喜欢北京的,后来去北京工作;他们喜欢计算机的,后来成为了计算机高级工程师,他们似乎都达成了当初的愿望。高考确实会影响你,但真正能决定你未来的只有你自己——怀着初心,看到真实。内心的真实是什么样的?所谓“真实”,在《无问西东》里被梅贻琦校长解读: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心底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这就是真实。
人们通常在25-30岁间做出一些对自己的一生都会有持续影响的决定,比如伴侣的选择、事业道路的明确等。期间,我问过自己很多次:青春应该如何度过?以后我要如何度过我的人生?这个问题现实到极致,并且很多人都会做这样的思考。有的人说很简单呀,25岁,你应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找一个对你好的人,结婚生子,安稳太平,生活踏实,父母也踏实;有的人说这并不简单,25岁,你不该辜负现在的满腔热血,努力去见这个世界的精彩,让生命绽放出你想要的光芒。
是应该遵从社会道德,还是应该听从你心?这两种选择都没有错。但这两种人生永远不会重叠。二择一,很难吗?真的很难。
想到《神秘巨星》里的歌词:我应实活实说 抑或沉默不语 / 我应敞开心扉 抑或心碎沉沦 / 我应超越极限 抑或固步不前 / 我应宁死不屈 抑或苟且偷安
我也曾问过自己很多遍,但是,我始终没办法在冲锋向前的时候安营扎寨,也没办法在该奋起反抗的时候缴械投降,更没办法在该精彩的时候甘于平庸。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个人都在追逐着虚无浮躁的物质生活,果粉越来越多,我也是。而我的一位朋友却还在坚持使用诺基亚。25的年纪正是最了解科技前沿的时候,但他好像是“绝缘体”,自主屏蔽了这些。“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他,我不太了解,却有一种发自心底的赏识,并不是因为他卖弄才华,也并不是他灵巧的头脑即兴赋诗,也许他真的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古诗辞赋张口就来,而是身处在物质攀比的时代,鲜有人可以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喜好,保持真我,活出自己的个性,这样敢于认真对待内心的真实,在现在已然成为了奢侈品。
我总是审视观察自己,去寻找自身特有的美好品质。可是与别人比较起来,我说话的声音总是那么小,上小学一年级时班主任就曾经在我的期终评价上提出来过,可是直到参加了工作好像我的声音也从来没响亮过,用“人微言轻”来形容我再合适不过了。内向、不好言语的性格却让我发现自己身上有一种特别珍贵的东西——敢于直面内心的真实。它让我觉得自己值得被自己爱护,值得被别人珍惜,我不想让它失色,特别是在我本可以保护它的时候。
这个世界有点不安,以至于看到了“真实”会刺痛眼睛,听到“真实”的话会让人很难以相信,好像总应该包装点什么,这样才看起来比较“舒服”,不然就好像是在大街上裸奔。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我必须为它负责任到底。我有权利和义务去为它设计一个看起来不完美但是够精彩的人生轨迹。每走一步都思索再三,生命太宝贵,年轻时候这几步尤为重要。可不知,越是谨慎,越是迷糊,听多了“建议”反而失去了自己的主见。“不知道怎么抉择的时候,听听你的心吧”。未来世界的光芒是给那些有勇气的人。他们有勇气在别人不看好的路上勇往直前,披荆斩棘,他们与世界对抗,只为坚守心中的理想。
“在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其实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人。
自己破碎的梦,需要自己去重新编织。不要怕,不要急,不要停,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所有的勇气都不是空穴来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