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兄最近搬砖工作比较艰巨,空闲时间被严重挤占,很少能找到时间惬意地坐下来看完一整场电影。为了尽可能地安抚自己爱电影的心,魔兄改为睡前躺在床上用手机看电影。为此,魔兄将入睡时间从1点向后推迟到2点。然而,由于起床时间已经被迫固定,魔兄的睡眠时间因此锐减20%,直接导致生活质量、工作效率急剧下降,哈欠连天、头疼脑热开始频频出现,咖啡和各种红白绿茶也在关键时刻完全失去作用。
电影重要,身体、生活更重要。
魔兄果断中止了这种非正常生活状态。
虽然这种状态被主动中止,但这段时间,魔兄还是看完了几部电影。《千与千寻》就是最近看完的其中一部。

说起《千与千寻》,魔兄要狠狠地惭愧一下。
早在碟片时代,魔兄曾经在某电子市场,一次买了N张日本动漫。魔兄还记得有《龙猫》、《猫的报恩》、《再见,萤火虫》、《幽灵公主》、《魔女宅急便》、《千与千寻的神隐》。买回家之后,当时只看了《再见萤火虫》和《猫的报恩》,剩下的几部,并没有继续看。魔兄现在猜测,也许是因为当时还太年轻,还不能领悟到简单淳朴的可贵,也许是因为缺少指引,自己又不够勤奋,没有意识到这批日漫堪称部部精品。

在魔兄想象中,宫崎骏应该是特立独行、充满艺术家气质、行为方式乖张不羁的中年人。

后来,魔兄跟魔嫂一起看《哈尔的移动城堡》,看《悬崖上的金鱼姬》,蓦然发现原来自己之前买的那几部日漫,全部出自吉卜力工作室。魔兄这才了解到原来宫崎骏是一位平和、纯粹、淡泊的长者,他不仅自己创作,也支持、帮助别人创作。正是他和两位同事高畑勋、铃木敏夫一起创办了如今名满天下的吉卜力工作室。再后来,知道他已经宣布隐退,不再担纲动画长片,又知道他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还知道他有一个子承父业、成绩据说也很不错的儿子。
对宫崎骏的了解越多,魔兄对宫崎骏作品的理解就越深刻。
这次看完《千与千寻》,魔兄最大的感触就是,“可惜没有第一时间看这部影片。”没能早点看到《千与千寻》,是一种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如果当年就早点看完这部日漫,也许很多事情的结果都会不同。可惜,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千与千寻》的故事简单而纯朴。
本着坚决不剧透的原则,魔兄继续不介绍电影情节。
故事虽然简单,人物却很丰富。


小女孩千寻,千寻的爸爸妈妈,白龙,汤婆婆、汤宝宝,钱婆婆,锅炉爷爷,阿玲,河神,蚕神,无脸男,青蛙,二掌柜,汤屋的群众演员们等等等等,个个形象鲜明,生动饱满。宫崎骏刻画人物的能力的确少有人能及。着墨很轻,只聊聊数笔,简简单单的几个场景,人物就已经呼之欲出。在这方面,哪怕是最近如日中天的新海诚(《你的名字》),也还有不小的差距。




很多大神说,《千与千寻》里的每个角色的设定都有深意。在魔兄看来,这只不过是故事情境和人设的需要。看电影没必要把简单的事情理解得过于复杂。
汤屋,是《千与千寻》里面的小世界,也是一个真实的社会。社会有多残酷,汤屋世界就有多残酷。汤屋世界里的每一个角色都在这个世界里有意无意地挣扎、抗拒着沉沦。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唯有找到自己的名字,唯有记起自己是谁,才有可能挣脱这个世界的枷锁。千寻如此,白龙如此,汤屋世界的人如此,我们的人生,也一样如此。

宫崎骏在《千与千寻》里并没有很用力地去渲染社会的残酷。相反,他透过千寻的眼睛,向我们不断展现这个残酷的世界里随处可见的温暖,以及这温暖背后蕴藏着的,能够改变世界、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的力量。
残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原则,没有坚持,没有制度,没有契约。
魔兄以前说过,日本电影无一例外,喜欢说教。看过《千与千寻》之后,魔兄似乎渐渐能够理解为什么所谓的“说教”在日本电影里无处不在。
撇开历史不谈,只从电影世界的表现来看,日本的确是一个非常严谨、注重传统、社会责任感、凝聚力都非常强的国家。喜欢“说教”看上去不单是导演这个群体的问题,而更像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日本社会的普遍现象。似乎这个国家的每个成年人都自觉地认为对下一代、对年轻人肩负着指导、引领的责任。

在魔兄看来,日本的儿童非常幸福。他们既可以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可以一直在长辈纯粹的关怀、而不是在功利心和高压陪伴下成长。是非对错,在日本人眼里似乎很简单。对的,就一定是全社会都认可的,不存在争议;错的,一定是万夫所指,在人群中永远抬不起头。小孩子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不会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 。
日本的青年人也非常幸福。他们踏入社会以后,总会得到尽忠职守的前辈尽心竭力的指导,自己只需要按照前辈的要求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就好。儿童和年轻人关乎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在这一点上,日本早已把我们远远地甩在身后。

众所周知,日本社会的生存压力巨大、竞争激烈。但在魔兄看来,这是一种有序的、良性的竞争。参与竞争的每一个人都遵从统一的规则。这种竞争虽然压力很大,但内心非常充实、笃定。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并且坚信,只要努力、坚持、不放弃,就一定能有回报,就一定能够受到公平的对待。这种公平,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一种社会秩序、是一种契约精神。这种精神,造就了今天的日本。也正是这种精神,让日本这个跟我们隔海相望、渴望回归大陆的邻国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评价,依然充满危险、非常可怕。
《千与千寻》讲述的,就是一个努力追寻、坚持原则、不放弃希望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欲望与救赎的故事。宫崎骏用一种清新自然的画风和白描手法,把这个故事向我们娓娓道出。



看完《千与千寻》,魔兄很意外地发现,时下被当成一种逼格标志的所谓的“小清新”,竟然完全是照猫画虎。在宫崎骏笔下,“清新”是一种沉淀在血液里的简单而纯粹的美好,是一剂让人们相信生活依然充满希望的良药。
宫崎骏说:“我想告诉孩子们,这个世界值得我们活下去。”
魔兄想说,不管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一定要尽早陪您的孩子一起去看看《千与千寻》。要让我们的下一代相信,这个世界,值得我们活下去。


总体推荐指数:90(满分100分)
适合观影人群:少年儿童;家长;日漫爱好者;小清新人群;电影研究者;文学爱好者;日本文化研究者。
画面美感:10
主演颜值:10
放松指数 :10
故事情节:8
制作水准:10
观后情绪 :9
荷 尔 蒙:7
整体节奏:9
影响持久力:9
看了又看指数:8
网友评论
所以还是那句话。麻烦不要拿国产动画和日本的动画精品去比较。因为没法比较。一个还是小孩,另外一个已经是成人了。就算另一个也是小孩,那也是出类拔萃的小孩。
大鱼海棠这个孩子么,再怎么不好,也是我们现在最优秀的小孩之一了。
如果你有一个孩子,他已经很努力地想做好自己了,而且这个孩子已经是你所有小孩里面做的最好的了,可是你非要拿他去和班里最优秀的小孩去比较,说你这个题目做对了是抄别人的,这幅画画的好是模仿谁谁谁的,我真的觉得这样很残忍。
手冢治虫(阿童木的创作者)坦言《我的孙悟空》的人物造型甚至剧情设计都借鉴了万籁鸣的《铁扇公主》,而阿童木这个形象正是在孙悟空这个形象上再次发展起来的。目前公认的适合动画电影的画风就那么多,大友克洋的重金属感也好,新海诚那种巨细写实派也好,一开始都是在不断地模仿和尝试已有的动画形式中才逐渐形成的。
哪个小孩一开始不是模仿别的优秀的小孩在蹒跚学步呢?
小孩子在学写字的时候,连某一撇要向左拐多少才好都会觉得很苦恼,有些连一横要比上面一横长多少也会想半天,这一竖要写到哪条横线也得认真记住,这时候如果他写出来了一个“由”,告诉你这是他写的“田”,难道一定要讽刺地这样对他说吗——你是抄旁边同学的作业本抄成四不像了吧?我觉得直接说明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哪里还可以改进比较妥当。
我也爱看宫崎骏,每一部都看过,而且很欣赏,但是绝对不会拿宫崎骏的动画和中国动画去比较,特别是大鱼海棠。我也反感他的早期宣传,但是那是由于过度发达甚至开始畸形的电影产业链衍生出来的宣传需要,不管创作团队愿不愿意,都得加入,当然如果没有加入我也会更欣赏他们。至于“创作了十年”这个标语,我觉得这不是欺骗观众的噱头,而是经费人力不够之下的无奈。如果经费允许,广电总局不刁难,哪个制作方想花十年整一部电影呢?
说了这么多,想想,可能大鱼海棠就是正好没有对上一些个人胃口吧。
推荐几个画风幼稚,但是是中国动画精品的上来好了,当然都是早期的:大闹天宫、魔方大厦、舒克与贝塔、人参王国。有些你可能看过了。
特别推荐其中的:1.大闹天宫,配色极佳,之后的美猴王配色都难以超越它。2.人参王国,水墨风格发挥极致,因为是剪纸动画,所以人物动作免不了有些僵硬,但是造型及其优美,配音很有中国说书的味道。不要被百度百科那张不协调的宣传画骗了,要找真片来看才好。配曲虽然已经很过时了,但是旋律很优美(舒克贝塔的主题曲我也喜欢)。3 魔方大厦 人物造型和配色虽然怪怪的,不怎么美,但是非常有个性,至于故事内容,真是神作。很希望人参王国和魔方大厦能翻拍……
不知不觉打了这么多……第一次打这么长的评论,才发现自己这么喜欢看动画。也算是收获吧。最后,我的评论只针对文章不对人。希望不要影响到你继续写作
“清新”是一种沉淀在血液里的简单而纯粹的美好,是一剂让人们相信生活依然充满希望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