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有个同事想要辞职。领导们提前知道后,特意打电话过来问我,是否知道这事。我当然是不知情的,所以就如实告知。
后来,从另一个同事口中得知,她是有辞职的想法了。而领导也找了这个同事聊,因为觉得她是个人才,就想通过加薪来挽留她。接着,领导也尝试打打感情牌。
早上同事过来上班的时候,恰逢遇到领导在泡茶喝,然后他就问了同事是否需要喝茶,亲自给同事倒了一壶茶。而我其实就坐同事旁边,但他直接忽略了我。
领导接着对同事说昨天年会抽奖的奖品,不想要的话,他就买下来。要给同事转账,同事说,你不是说不要吗?领导说看你那么为难的样子,我还是买下来吧。
而我抽到的奖品也不是自己想要的,就开玩笑地说,那我呢?我也很为难啊!领导就说,那不可能我全部收购回来啊。其实也是可以退掉的,但领导却不肯退货。我就觉得,如果这个奖品是同事抽到了不想要的话,领导肯定会答应退掉。
我感觉到了自己不被重视,被忽略了。就赌气似的在想,是不是觉得人家有本事却辞职了,所以想要挽留她,而我一直没有资本离开,就会被吃定了,觉得我肯定不会辞职,那我就辞职给你看。
也很气愤地向小呆说了这个事,他反问我,你是因为觉得没人搭理你,才想要辞职吗?就像没人搭理的小孩,为了获得父母的注意力,就在那里哭闹。
2.
这时,我才冷静下来。想起了之前找生涯规划师的时候,聊到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影响。
因为家里姐妹比较多,父母不可能每个都照顾到。而姐姐的成绩特别好,就比较容易引起父母的注意。我就感觉到自己是不被爱的,为了获得父母的关心,总是采用了很叛逆的方式。
仿佛我用尽了所有的方式,都不能超越姐姐。因为她这个先例在这里,而我使出全部的力量,才勉强能赶上她。因此,对于父母来说,这已经没有什么稀奇的地方了。
当我也达到与姐姐一样的高度时,发现她已经又开始攀岩另一个高峰,父母的注意力理所当然地又转移到了她的身上。我的自卑也就来源于这里,觉得自己怎么都不够好,仅仅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
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但内心却希望自己有天也能变得强大起来。也能得到父母的称赞,我希望这种称赞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认可,而不是一味地觉得我很努力,很勤奋。
因为她能力比我强,领导器重她,所以才拼命想挽留她。在我看来,都有点“讨好”她了。
而领导此刻冷落了我,就又让我感受到小时候那种被忽略后的难受。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于是,我便也想通过辞职来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来换取他们的“糖果”。
可能你会说,觉得自己能力不如人家,那就努力把能力增强,超越人家啊。我不是没想过,可是,有些东西并不是你想努力就能看得到成效的。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与他所在的家庭环境是有很大关系。
像我这个同事,尽管年龄比我小,但明显感觉到很有主见,处理事情能拿捏的很好。而我,在家很少事情能自己说了算,一件事也没有认真思考过究竟是好是坏,父母说了好就照干。
做事畏畏缩缩,有想法也没有勇气提出来。事情考虑得不够全面,没有前瞻性。因为害怕判断失误所要承担后果,干脆放弃了选择的权利。
3.
想到这里,我居然觉得自己有点可悲。为什么要通过别人的认可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呢?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呢?做好自己不就行了吗?就像小呆说的,要想证明自己有能力,非得要通过辞职才能做到吗?为了让他们认可自己,居然想到了用辞职这个看似是报复的行为来体现,实在是太幼稚了。
当我察觉到这里时,我想,完全可以有第三选择——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再努力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把眼界放宽一点,不能仅局限于眼前。即使,我在这里得不到认可那又怎样?我完全可以在工作之外寻求价值啊,毕竟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再说,如果把自我价值寄托在别人的身上,那只会让自己患得患失。唯有将重心放回自己身上,才能让自己真正强大起来。还是张德芬老师说的那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而且,我为什么非得要用自己的劣势去和别人的优势对比呢?不能只看到别人拥有的,而忽略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不能说什么都想要,却又什么都不想付出。
前同事离职后,领导找我谈话说,有些东西是永远都学不来的,比如说聪明。我们也都见证了你的成长,你也有勤奋,努力的优点,这些却是聪明人所不具备的。所以你也要好好地利用好你的优点。
当时的我,注意力只放在了自己不够聪明这句话上。我最不希望的就是听到别人夸我很勤奋,很努力。这似乎就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不够聪明,所以才要付出比别人多十几倍的努力才行。能力不够,只能靠勤奋来凑,并且还有可能是低质量的勤奋。
然而,我却又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是没有过人的天资,又没有过硬的本事。但假如再不努力,不勤奋的话,那岂不是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此刻,难道不是应该感谢原生家庭,给了自己一个勤劳努力的优良品质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