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散布
卢梭的散布康德的一生中,也曾有过一次失约,结果使整个哥尼斯堡镇陷入恐慌。
历史上很多哲学家都喜欢散步,所以至今世界各地存有很多“哲学小路”。这种哲学小路不仅欧洲有,中国也有。
武夷山的五夫镇就有一条“中国哲学家小路”,据说当年朱熹经常在这条小路上走。
有一天我和台湾学者朱高正从这里经过,他是朱熹的后人。他对我说他经常出去讲课,内容是从朱熹到康德。
我当时有疑问,两个相差600年的人,怎么联系呢?靠“哲学家小路”?但是康德散步那条路二战已被苏联占领,面目全非。
而且,武夷山的哲学小路并非按康德的路径设计,而是以黑格尔的海德堡小路为参照。
瞎联系呗,反正是散步,信马由缰。偶然和必然,一切都归于自然。啥都可以想,也都可以不想。
历史也是这样,那要看从谁的嘴里说出来。符合逻辑的未必是真相,事实常常有悖常理。
散步好不好?苏格拉底在散步中完成了他的哲学,泰勒斯有一次却掉进井里。
黑格尔经常散步的海德堡小路,费尔巴哈、马克斯·韦伯、雅斯贝尔斯、伽达默尔、歌德、席勒、荷尔德林……也经常来这里。
亚里士多德将自己的学院命名为“散步者”,他教学的方式就是散步。爱因斯坦喜欢和朋友一起散步,康德却是一个人。
康德散步,规则良多。他永远穿着灰大衣,手里提一根手杖。他散步时只用鼻子呼吸,因为他深信空气中充满了细菌。
他散步的时间也固定,每天下午三点半,沿着那条菩提树小路,八个往返,一个小时。以至于小镇上的居民,都以他散步时校对手表时间。
可是那一天,他居然没有出来散步。这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也是令小镇居民恐慌的原因。
康德是卢梭的忠实粉丝,这个法国人比他大12岁。卢梭刚出了一本书《爱弥儿》,康德读上了瘾,竟然忘记了散步的时间。
康德在这条路散步几十年,这是唯一的一次爽约。能让康德如此,可见卢梭的影响力。
如果不是康德,我想我已经忘记了卢梭。我的记忆有选择性,尽管也阅读过卢梭。但我对他印象不好,通常我对印象不好的人很快就会忘记,连生气都不值得。
这时代信息更新太快,如果事事关注,快的都让你喘不过气。人脑不是电脑,电脑也讲储存量,也要定期过滤清理。
文化就是一张地图,无论从哪个点进入,都会慢慢链接到相关的点面。由于康德,于是把卢梭恢复到硬盘。
说到卢梭插一段话。
前几天微信里热传一篇文章《当文化人遭遇土豪饭局》,作者是一个海归才女,写的也算深刻。
文化和经济是两个物种,这么说也不对。经济是物,文化就不是物。物质和精神,如同数字和钱一样,两码事。
没文化照样不耽误挣钱,有文化不一定能挣到钱。伪文化不在此列,挂羊头卖狗肉不止存在于物质世界,精神领域也有。
挣钱就说挣钱,别拿文化说事。你可以没文化,但不可以侮辱文化。念书有个屁用?也不当钱用。不止一回听到有人说这话。
结果,撂下这话,回头自个报班去读什么ABCM去了,而且到处炫耀。或者掐着大笔赞助,把儿女硬塞进名牌大学。
也有些“文化人”,整天怨声载道。无非不被理解,不被重视,天才被埋没云云。
你穷困潦倒和文化半毛钱关系没有,很多年前我就说过这话。这么说话一定会得罪人,但这是事实。
不多举例。巴尔扎克,海明威,鲁迅,赵本山,范曾,哪个人没钱?文化不能变现么?
卢梭的歌剧《乡村占卜者》一上演,不仅轰动,连国王路易十五和王后都欣喜若狂。但卢梭拒绝了接见,也没领那笔丰厚的年金。
他不富有,一直为生存而努力奋斗,直到44岁才有朋友送了他一套乡下的房子。
原本是法国人,却被父亲带到瑞士,母亲生下他十天后去世。十年后父亲把他一个人丢在日内瓦,连哥哥也弃他而去。
他一生最大的对手是伏尔泰,人家生下来就是贵族。为了融入巴黎的文化圈子,他曾写信巴结伏尔泰。
这事古往今来并不鲜见,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李白不也是经贺知章引荐玉真公主,方得唐玄宗召见,斯时他已四十有二。
文化一定要变现么?那要看谁来回答这个问题。李白变现了又觉得不好玩,撤了。杜甫就一直纠结着,咋就没李白那么幸运?
纠结啥呀,喜欢钱就开矿搞房地产,讨好行贿,不择手段去弄呗。结局是啥不知道,当时不是快活过么。
溜须拍马这事,徐渭也干过。他写过《进白鹿表》,深得明世宗朱厚熜赏识,但是由于胡宗宪。说白了他是给胡宗宪写的,毕竟有知遇之恩。
伏尔泰是贵族,他能瞧得起卢梭这个流浪汉么?不仅是伏尔泰,后来连狄更斯,孟德斯鸠等一众人,几乎全部反目。
鲁迅不也曾孤军奋战,梁实秋,胡适,林语堂,哪个是省油的灯。
徐渭则更激烈,老子谁也不和你们玩了,我养狗行不?我上山上住去。死了以后,身下就一只狗皮褥子。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今天我也不能说接受卢梭,但能理解他的人生选择。他性格反复矛盾,也需要倾听和理解。上帝让他来到这个世界,如同抛弃,一切都没有安排。
人的成长,有时确同被抛弃有关。有个词语要重新定义,所谓天之骄子,当乃无依无靠。
真正强大的是你自己,依靠的也是你自己。比如孤儿。
但这强大,也有脆弱的时候。上帝也打盹儿。
窥探别人动机是不道德的行为,但我还是在想他为什么要写《忏悔录》。
那是卢梭的真诚。无论这是怎样的世界,他都敢于面对。
康德写下三个批判,鲁迅则是永远的批判,一个都不宽恕。
至于后来,就是现在了。至于现在怎么说,那是后来的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