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实验小学专家主题教研活动
小学语文课例评说【一】
《盘古开天地》课例
三年级 程云
【程云说】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主要讲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有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把盘古“用他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写的生动有趣。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想象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段落,以句式引导,段式引路,启发学生填补空白,组织语言,训练能力。
北师大实验小学专家主题教研活动 小学语文课例评说【一】教学《盘古开天地》时,我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具有下面特点:
一、新颖开课 激趣无声
与学生相处的短短两个月时间,有无数次的感动让我难以忘怀。为了让这种亲近与感动能在课堂上延续,我选择了头天期中考试卷上的作文(雷紫潇)。
凭借教材,对文本进行了再创造,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学生经常听到的神话故事引入,让学生交流自已搜集的中国神话故事,当提到人们把盘古当成人类的“老祖宗”时,学生感到特别有趣,不知不觉营造了一个神话殿堂,把学生带进角色,进入了本课的学习。这样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各环节做好了铺垫。整个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富有创造性。
2、 创设情境 读中演,演中悟
在引导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盘古顶天立地的壮举时,通过朗读,选读的方式,抓关键词“顶”和“蹬”。为了让他们更进一步理解盘古的伟大形象, 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让学生伸出双臂上举,静静站1分钟,你累了吗?想象盘古顶天蹬地持续了多久?他累吗?老师引读: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蹬地。一年过去了,生接读…… 一百年过去了,生接读…… 一万年过去了,生读……结果“盘古也累的倒了下去。
虽然,孩子们站起来只有几十秒的时间,但他们说好累,腰酸背痛。我顺势引导,盘古的坚持与无私奉献精神就在他们的心中扎了根。
3、 抓住重点 引导发现
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分开天地。在教学时,抓“抡”“猛”等词语体会盘古的动作,并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用的所妙之处。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还有近义词。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出来,小老师讲解,让孩子们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所妙之处。
四、训练语言 展开想象
在指导阅读完第四自然段后,我这样引导学生:
师:同学们,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让我们共同合作,分享这神奇的文字,再现这神奇的画面吧!看投影,全体女同学读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全体男同学读盘古身体变化的部分,注意读出巨大的神奇的变化!
学生进行合作朗读,感悟盘古身体的巨大变化。
(出示句子)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仔细看,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出示:他的( ),变成了( )的( )。
请学生仿照上面的句式,将“他的( ),变成了( )的( )”补充完整,提醒同学注意句子中的第二个括号:他的什么变成了怎样的什么。不要只说成是什么变成了什么。自己说给自己听,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自由说,小组交流,然后指名说)
生1:他的心脏,变成了红红的太阳。
师:好奇特的想象啊!
同学们,刚才大家说的那么多画面,如果把他补到课文第四段,那么,这一段末尾的省略号,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去掉? 生齐说:不行! 生:不能省略,因为很多我们还有没想到。 师:是啊,还有我们没想到的,天地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盘古化成的,讲得完吗?生齐说:讲不完。
第四自然段末的省略号是课文本身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所在。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文本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男女生合作朗读来整体感悟语言表达的结构。即: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变成了自然界中的什么。为了引导学生把语言表达得更生动具体,教师特别强调是变成了“什么样的”“什么”。留下空白,让学生有问题可思考,有时间可思考,有机会去思考。
五、在遗憾中成长
不足之处:
1、 在学生朗读时,虽然我设计了许多方法,比如范读,男女赛读,抽读,但是不能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朗读。朗读训练严重不足,只涉及了默读、跳读、选读、齐读。
2、 受课件牵制,课堂流程不顺畅。提前准备欠充分,背景音乐播放失败。
3、 课堂组织与互动太过生硬,缺乏活力。课前三分钟演讲耗时太多,导致后续环节时间紧张。
4、 语言表达和想象力的培养是本节课的重点,但由于课堂节奏过快,效果大打折扣。细细品味没有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反而成了走马观花的仓促与狼狈。
5、 指导学生课前谈目标,课后谈收获,引导不到位。应细化具体,才能水到渠成。
6、 小组合作环节旨在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但组织欠细,分工不明确,课堂显混乱。时间预留不足,小练笔只能临时变为口头练习,未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北师大实验小学专家主题教研活动 小学语文课例评说【一】《日月潭》课例
二年级 侯丹丹
【丹丹说】
本单元围绕“家乡”的主题编排了课文,来表现祖国的辽阔和美丽,启发学生赞美家乡、认识家乡。《日月潭》一课的景色非常美,在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观看图片的形式来体会日月潭的形状美和景色美,同时也感受课文中描写日月潭的语言美。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对于词语的讲解以及文章中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的讲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日月潭的景色美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如“圆圆的”和“弯弯的”作为叠词,可以联想到生活中我们对孩子的称呼,一般叫小名是都是采用叠词,这样就具有了节奏美,同时具有一种可爱之情,也表达作者对日月潭的喜爱之情。
在让学生感受景色美的时候,从天上联想到地下,先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没,再来读课文,可以促使学生更能理解并感受日月潭的美。
北师大实验小学专家主题教研活动 小学语文课例评说【一】
《秋天》课例
一年级 陈烨
北师大实验小学专家主题教研活动 小学语文课例评说【一】【陈烨说】
《秋天》一文描写秋天到了,事物发生的变化。在讲解这一课时,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秋天的美景当中,感受秋天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
在本课教学中,我发现有几个问题:
在识字教学中,仍然停留于随文识字。当下小学生汉字教学主要是集中识字,教会学生掌握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在本课汉字教学中,应当实行先在课文文本中找出本课生字,在将生字定位于具体词语,再将生字单独提出来与其他汉字进行对比,进行集中识字,对比识字,这样可以使识字更加有效率性,也可以让孩子们本课汉字的把握更加深入,识记的时间也更长一些,不至于很快遗忘。
需要注意拓展课堂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以文章中出现的“一片片”为例,在课堂讲述中,从“片”的本义解释入手,到现在“片”字的意思,只教授学生理解了“一片”与“一片片”的区别,但是没有引导学生去说一说什么还可以用量词“一片”去修饰,例如“一片雪花”“一片叶子”“一片纸”,最后引导学生说出“一片”只能用来修饰“轻而薄”的事物。
以上的问题需要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时刻注意,不断完善与改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孩子的切实发展。
北师大实验小学专家主题教研活动 小学语文课例评说【一】
【朱老师说】
小学低段孩子要有学习汉字的意识,要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老师们把握低段教学,词语教学落实到位,能通过书空、对比、找字法、图片法,进行识字激趣,在字里识字,让孩子不仅学到课本中的知识,也可以让孩子在课堂中对传统文化渗透学习。
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在课堂中落实10分钟的汉字书写,写完先进行汉字观察,然后再来写,并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在观察中可用对比教学,比如:了和子,人和大。当然,在对比教学的时候,让孩子在桌上用手指写,书空后写在本子上通过教学媒体希沃白板让孩子发现该生字的两个优点,一个建议。
语境识字。根据地域特色,也可以在具体语境中让孩子识字,认字,把字归到具体语境中孩子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在以后的写话过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集中识字。先让孩子朗读课文,朗读过程中要读准字音,字音不准者要及时纠正,在这期间可以把这些字在课文中抽出来(词语),进行再次识别。
【李芳说】
首先,朱老师高屋建瓴地给我们这些从教多年的老师打了气,充了正能量,让我们对幼小衔接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有了更多的自信。
其次,朱老师对三位老师所上的课做了精准的剖析,在剖析中给我们解读了低段教学的方法和我们教学中所遇盲区。朱老师的解读既有《新课标》的理论支撑,也有自己从教多年走心地、接地气的教学方法。
再次,聆听朱老师对于学科大融合下项目活动的分享,可谓润物无声,可谓雪中送炭,可谓思想碰撞,也可谓给我们贫瘠的黄土高原平添了一抹绿色,收获满满中让我们这些有着共同理想,共同目标的人一起前行。
此次培训是:传真经、送至宝,宛如拨开迷雾见晴天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