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读书,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
“读书,是一件多么滋养的事啊!”
…....
这些,都是我身边普通人眼中关于读书的见解,他们对读书始终保持着最初的热爱,就像我们刚刚几岁时开始学识字时,对书的渴求充满了期待。
书籍对我而言,是朋友,是爱人,是知己,是心中最理想的桃花源,更是最好的陪伴,也是一切快乐、美好、治愈的源泉,是富养自己的最好道路。
01读书,快乐如影随行
“赏一本好书,宛如鸿运缠身;品一本好书,恰似幸福重温。”
有书读的人,是快乐的,哪怕生活到了穷途末路,依然不会剥夺他们内心的快乐幸福。
曾读过两个读书片段,令我印象极为深刻,一个出自《平凡的世界》,写的是孙少平,因为喜爱读书,哪怕白天干着几乎“皮开肉绽”的体力活,到晚上能静静地读会书,都能成为一种特别难忘的闪亮记忆。
书籍,让孙少平的世界变得更辽阔、更上进,更具气质,在任何时候,都犹如一道光自我照亮。
孙少平“在极端艰苦条件下的人生奋斗”,不伪装自己,并不因生活的窘迫就感到自己活得没有意义,甚至对苦难有一种骄傲感,这种特有的情绪也是书籍赋予他的。
因为超越而骄傲,心中质朴的激流温暖着每一段人生的苦难时光。特别是在大牙湾煤矿时:“每当抬头望见巨塔般雄伟的煤楼和小山一般的煤堆,或耳听火车和煤溜子隆隆不息的喧吼声,他便会忘记焦虑和痛苦,周身的血液由不得沸扬激荡起来。有时候,在黑暗的井下,他和同伴们在死亡的威胁中完成一天的任务,然后拖着疲惫的双腿摇摇晃晃走出巷道,升上阳光灿烂的地面,他竟忍不住两眼泪水朦胧……”
孙少平一直在遭受苦难,而他一直在奋斗和超越,平凡人的不平庸,跃然纸上。
另一本是前不久看的一本畅销小说《秋园》,里面有个片段也是令我特别震撼,我甚至还给儿子分享了其中的精彩片段:“一天早晨,之骅走到半路上,北风不紧不慢地吹着,忽然下起了好大的雪。远近高低,凡是能接触到雪的地方,瞬间便染成了白色。之骅折了根树枝,不时扑打身上的雪,不让它们停留。若衣服弄湿了,实在没得换。她又脱掉鞋子,塞进书包,光着脚踩在冰冷的雪地上。积雪堆得很快,在她脚底发出嘁喳嘁喳的响声,她的脚很快就冻麻了。”
这是一段描写之骅上学路上的情景,等到她到学校,老师看她冻坏了双脚,给她端来热水暖脚,但冰冷的双脚泡上热水时,却犹如万箭穿心。这种体验,我小时候也有过,因此对此念念不忘。
当然,我小时候的上学之路没有之骅这么艰辛。读过这个片段,我很容易联想到一些偏远山区的孩子,他们上学的艰辛,常常天还没亮就起床,翻山越岭就是为了去学校读书。
有的还要划过铁线,从一头到另一头,身体下方是翻腾的江河,稍不留神就会丧失性命.....
任凭外在的困难险阻有多惨烈,并没有让一个个热爱学习和渴望知识的孩子,感到退缩和抗拒,他们甚至从心底深处流淌着深深的幸福感。
正如《秋园》里描述的那样:“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清晨,之骅赤脚踩在缀着露珠的青草上,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仰望蓝悠悠的天空,精神抖擞。读书是件多么快乐的事啊!”
读书,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哪怕现实再艰难,都难以抵挡这份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书是帆,升起她,驶入幸福湾;书是船,驾着她,踏上快乐岸;书是梯,爬上她,攀上成功岩。
世界读书日,愿你多读书,读出满满的快乐。
02读书,美好不期而遇
“好读书,读好书,走遍天下都不怕”。爱读书的人,再平凡的生活,都能写就不平庸的美好。
前阵子,我看到一个外卖诗人,火爆了朋友圈。他是54岁外卖大叔王计兵,跑了15万公里送外卖,利用一切工作间歇,写出了近4000首诗,出版了诗集《赶时间的人》,首印5000册上市就销售一空,还在不断加印中,好评如潮。
写诗的背后,是王计兵辍学后对阅读的坚持,是对读书几十年如一日地热爱。很多年前,因为一些客观原因,他青少年时就辍学了,无缘大学梦,但当时的王计兵对于文字、文学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情感和需要。他说,“从那一刻起就开始特别喜欢读书,开始去集市上的旧书摊,去掏那些旧的语文书回来读。”
在旧语文课本中,给王计兵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篇文章是都德的《最后一课》。
学校从此遥不可及,生存成为了无法逃避的必修课。但这些没有阻挡他坚持读书的道路,后来产生了写诗的想法,见缝插针地利用碎片时间创作,将人生,活成了自己笔下的《赶时间的人》。
读王计兵的诗,可以明显感到,他对大地、农田、空气、阳光、街道、亲人、行路人......敏感而多思,他的诗歌关乎生活,也超越生活,岁月、生命凝成的诗行如同一个宇宙一样,丰富而多彩。
每次谈到读书,我还会不自觉地想起《大江大河》里的宋运辉。由于出生在农村,但最后因为读书走向了更辽阔的世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的故事。
我还记得电视剧里他考上大学,第一次坐火车出远门去学校报到,那双对外面新鲜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的眼睛。
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一个国营厂,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一路做到了高管和整个工厂负责人,开启了个人的开挂人生,这一切都得益于他热爱读书。在读书中,他读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政策和趋势,指导自己的姐夫和身边的朋友创富;面对自己的工作,他也通过读书,找到了为公司节省成本的新技术思路和专业的方法,找到了跨国客户资源,还找到了许多前沿先进的信息,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工作。
每当面对难题时,他第一反应就是寻求书,从中寻找解决方案,书中有一切他想要的答案,而且他每次都能找到最好的那个答案,这是我看这部剧特别明显的感受。
因此,我也特别佩服爱读书的宋运辉,没钱、没资源、没后台的情况下,把一个原本出身极为普通的自己,却活出了一个有高度、深度和广度的成功范本。
命运给予的所有礼物,都藏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而寻找礼物的途径,却常常来源于读书。
“书是灯塔,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梁,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船帆,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读书,令普通人不再平庸,让一切美好自然发生。
03读书,治愈一切的力量
大疫三年,许多人的苦闷油然而生,但也有人却选择默默读书,在默默影响身边的人一起读书,成为照亮我们身边人的光。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一个宝妈,她因为喜欢读书,创办了线下读书会,目前社群成员有几百人。
我有空时也会参加一下她举办的读书会,看到一群特别热爱读书的中年人,都在共读同一本书,谈及个人的感受和感悟,交流碰撞观点。
印象深刻的一次对话,是来自一个老师,她说每次参加读书会时,那种得到正向积极反馈时,简直就像充电,感觉自己全身上下就像被打通点燃了一样,可以支撑她持续一周都是这种“高燃”的能量状态,特别滋养。
她那番话语,我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就是当我们和一些书产生共鸣时,我们身心就充满了养分,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不枯竭不萎缩不打蔫不凋零。
前阵子,我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视频,讲述他抑郁症不治而愈的过程,竟然也是因为读书。
书,不只是许多生活和工作问题的解药,也是心灵的最佳解药。
他讲道,他患上抑郁症之后,怕伤害到家人,一个人带着一条狗隐居在一处深山里,然后三年时间读了600多本书,从各类宗教、哲学、文学到许许多多的图书,他都看.起初他为了尝试治愈抑郁症,通过吃药、冥想还有锻炼很多方式,都没有得到解脱。
直到有一天,他决定看书,决定和抑郁症和平共处,刚开始也很难从单一视角获得启示,直到后面看了600多本后,突然发现自己脑海里很多视角、很多认知会不由自主地交融、碰撞,甚至串起来,就像一张地图,让他突然恍然大悟,整个人从大脑到身心都放松了不少,抑郁症竟然慢慢由轻转好了。
这就是读书的力量,可以治愈一切难过的时光,疗愈压抑的情绪。
正如前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宁可失去一百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金庸也坦言:“如果有一天能上太空,又只能带一套书,那必须是莎士比亚全集。”
“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这一生都属于他了。”大文豪歌德如是说。
生活中的一切关于人心、人性带来的苦痛、伤悲,莎士比亚的作品里都有“解药”。
这就是书的力量,4.23日正是莎士比亚的生日,因此也被定为“世界读书日”,纪念人类群星闪耀时最亮的那一颗。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是造就灵魂的工程。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快乐、喜悦、丰盛、滋养、希望、美好......一切的真善美,书中都有你寻求的光明、希望、真理,给予你成长的力量。
“读书,就是回家!”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行走在回家的路上~
4.23箴言:“智慧的价值,胜过珍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