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打算今年八月份去吴哥跑一场跨国马拉松,还买了一些书籍来了解吴哥历史。最初是在讲述遗落世界的纪录片里看到了吴哥,密集的寺庙群,残缺、破败的废墟之城,充满了帝国斜阳的忧伤。
起初对吴哥叫法甚是不解,“吴哥”,词源于梵语,意为“都市”,它是东南亚高棉王国的都城。
吴哥王朝存在9~15世纪,12世纪达到鼎盛时期,修建著名的吴哥寺和巴扬寺。
吴哥王朝被崛起的暹罗族灭亡,吴哥因此被荒废,在历史中泯灭,宏伟建筑被丛林覆盖,高楼倾颓,瓦砾遍地,荒烟蔓草,逐渐被世人遗忘。
幸好中国留有一本《真腊风土记》,元朝周达观在13世纪一部记录柬埔寨的重要著作。"真腊"就是吴哥王朝所在地Siam Reap的译名。之后航海大发现进入殖民时代,直至19世纪法国人凭借这本书,在丛林里发现沉埋四百多年的吴哥王朝。
充满帝国斜阳光辉之城——吴哥吴哥王朝来自印度教的信仰,空间在严格的方正中追求一重一重向上的发展。通常寺庙建筑以五层坛城的形式向中心提高,由平缓到陡斜。每一层跨越到另一层,攀爬的阶梯都更陡直。攀爬而上,不仅必须手脚并用,五体投地,而且也要专心一意,不能稍有分心。
在通向信仰的高度时要如此精进专一,使物理的空间借建筑转换为心灵的朝圣。
印度教信仰中,宇宙的中心是须弥山,山成为了中心,稳定的象征。所以吴哥建筑用寺塔的形式追寻山的象征,是在平面的基地上,利用石阶及向上累建的坛,一层一层完成山的意象。
吴哥的旧都罗洛期遗址修建有普力科寺、巴孔寺 、洛雷寺,是9世纪前的寺庙。
9世纪末,耶轮跋摩一世迁都吴哥,选择巴肯山作为国家寺庙。巴肯寺修建在山丘上,是吴哥王朝第一座借助自然的山丘形势来建庙的建筑,从此王朝开始逐渐走向强盛。
充满帝国斜阳光辉之城——吴哥城中之城——吴哥寺,又称吴哥窟。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亦是毗湿奴的神殿。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吴哥寺不断用空间来塑造建筑的力量之美,被誉为建筑奇迹,建造者如此透彻领悟人性,他为这个城市留下了心灵的空间,是城中之城,是肉身里心灵的留白。
吴哥寺外围回廊壁上有长长的浮雕,描摹着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叙述着天堂地狱、战争历史、人世界的爱与恨。
巴扬寺,高棉的微笑。阇耶跋摩七世修建的陵寝寺院。据说他从印度教改信了大成佛教,许多原始欲望官能的骚动,逐渐沉淀升华成一种极其安静祥和的微笑。巴扬寺四十九座尖塔上一百多面静穆的微笑,已经超越了生死,把笑容传递下来。
充满帝国斜阳光辉之城——吴哥在大吴哥城还有巴芳寺、空中宫殿与象台。在城北郊区有涅槃宫和斑蒂丝蕾。在城东喀拉凡寺、变身塔、塔普伦寺。
废墟里爬出强大的生命力,数的根茎向石块的缝隙到处流窜,树根和建筑紧密结合,生命、历史、时间的沉淀形成一种独特的力量美。
充满帝国斜阳光辉之城——吴哥由于朋友行程不确定性,最后错过马拉松报名,这次吴哥之行被搁置了。只感受了一场书中的吴哥之旅,却被深深的吸引。所谓知行合一,先知后身行也不错,实地踏足应该会有更彻悟的收获吧,越来越期待吴哥之行了。
去吴哥之前,推荐看蒋勋《吴哥之美》,很喜欢他那种平静的叙述,穿越时空的对话,以及所想、所感、所悟,多次把我的想象仿佛延伸至真是国度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