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读《随园诗话》(412)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19-12-25 16:12 被阅读0次

卷十三(一八) 【原书卷十三·七六】

宛平袁明府,字保侯,宰江宁时,与余通谱。有句云:“天远望穷飞去鸟,春寒误尽早开花。”咏《瓶》云:“饮水自知胸最冷,衔花应觉口常香。”

宛平县的概念最早出现于辽代。宛平二字取自东汉刘熙所撰《释名》:燕,宛也,宛然以平之意。辽开泰元年(1012年),析幽都县为津县(金改名大兴县)和宛平县为京城附廓县,直至民初。京城东西各属二县。1928年,废京兆地方设置北平市,宛平县改隶属河北省。第二年,县署由市内迁至卢沟桥拱极城,即宛平县城,拱极城遂讹为“宛平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县治迁往长辛店。解放初期仍隶属河北省,县署移于大台村。1952年,划归北京市,撤销县的建置,其原辖地区先后分别划入丰台区、京西矿区(门头沟区)、房山县(区)、大兴县、海淀区,石景山区。到1952年宛平县撤销,宛平县建制在历史上共存在了940年之久。

袁增,字保侯,号碧花仙史。顺天府大兴县(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二年丁卯科举人,十三年戊辰科进士。乾隆十四年(1749)九月任吴江知县。十五年十月任江宁知县。素以儒吏自命。去官后,寓吴江县松陵镇无碍寺远僧房多年。喜扶乩,每当风月良宵,焚香煮茗,与乩仙倡和。

通谱,1、同姓的人互认为同族。即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三所说的“同姓通谱”,是指在同姓者或同姓宗族间通过合作(认同共祖、连通世系、重排昭穆等)编撰出来的大家认同的谱牒。这是中国谱牒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谱种。2、异姓人相约结为兄弟。宋代朱熹《奉同都运直阁张文哭敬夫张兄》诗之二:“亦知游好曾通谱,却记登临唤卜隣。”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乩仙能够作诗,常见了各种野史记载。而袁增与乩仙互相唱和的事情,则是记载于正式的官修地方志。以袁增的诗作水平,还愿意与乩仙互相唱和,则乩仙的诗作水平也应与之相当。扶乩一事,记载颇为神奇。因未曾亲见,无法评说。

相关文章

  • 硬读《随园诗话》(412)

    卷十三(一八) 【原书卷十三·七六】宛平袁明府增,字保侯,宰江宁时,与余通谱。有句云:“天远望穷飞去鸟,春寒误尽早...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闲读《随园诗话》(412)

    【原书补遗卷八·五六】锡山吴省曾,传神名手也,为尹文端公所推重。三十年前,为余写《随园雅集图》,五人神采如生。时挈...

  • 硬读《随园诗话》(9)

    六 《随园诗话》原文: 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一韵中有千百字...

  • 硬读《随园诗话》(3)

    卷一 一(上)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

  • 硬读《随园诗话》(2)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 袁枚(1716-179...

  • 硬读《随园诗话》(5)

    二 《随园诗话》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

  • 硬读《随园诗话》(4)

    卷一 一(下) 《随园诗话》原文: 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咏怀...

  • 硬读《随园诗话》(7)

    四 《随园诗话》原文: 于耐圃相公,构蔬香阁,种菜数畦,题一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鄂西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硬读《随园诗话》(4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bc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