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历史?
历史,简称“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换句话说,历史就是已经发生过的客观事实的记载。但是这种记载有真实记载,也有美化、修饰、篡改之后的记载——是为真历史和伪历史。
历史学家们在认定真实历史的时候,因为真,就认为这是对的,因为伪,是假的,当然就是错的。
那么这么来说,历史当然有对错。但只是历史记载有对错,而并非历史行为有对错。
真伪历史的造假和还原是历史试卷上的“勾”和“叉”,“勾”就是对了,“叉”就是错了。这不过是我们学习的内容和书本内容的比对,是以现存历史记载作为对错标准。
即使考古学家从坟墓里发现了新的文物,纠正一段历史真相,也不过是在历史记载上还原一段真相。相对而言,还原之前的伪史就是错的,还原之后的真相就是对的。
如果某一天又出现了新的证据推翻了这个说法呢?
所以即便是看上去板上钉钉的历史记载,对错的区分也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并没有深入到历史行为本身。
把历史记载的对错和历史行为本身的对错混淆,是一种绝对的错误,或者说是一种概念偷换。
我们只能说历史书,历史文献,历史试题,你所背的历史知识有对错,与历史本身无关。
历史本身只是发生过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在发生的时候,是以当事人在当时情境下作出判断形成的行为,他的对和错轮不到不在一个时代的人来评判。
历史事件只是发生了,记录了,不管它在当时是对的还是错的,都只是我们今天研究历史,发现规律,展望未来的素材而已。
我们对它作判断,是用现今的社会道德伦理知识水平作为对错标准的分析。
就好像臭名昭著的“焚书坑儒”,现在全都知道是错的,但是对于被方士反反复复欺骗的秦始皇来说,坑杀几个贱民算是什么错呢?也许他还自认为清除邪教做出了应有之力,从他的角度来说,这事情完全就是对的。
这个事件本身——也就是这段历史事实,有什么对错可言?
我们为什么今天说他是错的?因为他在坑杀方士的时候焚烧了大量典籍,造成了我们今天研究春秋战国文化的困难。
而作为“气出一孔”的思想统治手段,强秦的做法在当时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这完全就是个出发点,或者说角度不同的问题。
设身处地做个假设,如果你是秦始皇,是不是杀得更多?
什么是“对错”?
对错是逻辑学的概念。其定义是:如果主观上的概念与客观上的事实是一致的,则称为对的,否则称为错的。
在科学上,一个判断与事实相符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与人的立场无关,这是客观对错。
在社会中,一个行为我们希望它再次发生,我们就把它定义为对的;相反就定义为错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错标准,这是主观对错。
简而言之,行为动机与行为效果相符,就是对的,行为动机与行为效果相左,就是错的。
我们常说历史是一门科学,那么是不是说明历史要遵从客观对错?
历史是科学,但是一门人文科学。所谓人文科学,就只能适用于主观对错——甚至没有对错。
因为时间的漫长跨越了不同朝代,每个时期的对错标准都在发生变化。
旧时代浸猪笼是对的,现在就绝对是错的。
旧时代私奔是错的,如今绝大多数人认为没有问题,是对的。
这个就不只是个人之间的对错标准,而是取得了整个社会认同的社会标准,代表旧时代和新时代的对错标准——即使在大多数人眼中,社会的进步也会让对错的标准完全颠覆。
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
那么作为专门记录过去发生事情的历史,哪里有什么对错可言?
有的只是当时代大环境中对错标准下的对错,而不是我们今天读历史时所持有的当代社会标准下的对错。
即使缩小到个人身上,随着人年龄和经历的增长,人的价值观、是非观也会发生变化。对错标准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改变。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益。
小时候的我们是不是为了一些毫不起眼的对错与父母声嘶力竭,却被一笑而过?
几十年的时光就可以让我们的对错标准被抹杀,更何况如此厚重的,几千年的“历史”。
我们读历史,只能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当事人所处境地,从逻辑层面去判断他被记载下这件事情的对错,不能从读史者的角度去大言不惭。
这才是谨慎客观的读史心态,也是科学研究历史的方法。
上下五千年,渺渺似青烟。
不过几张纸,何来对错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