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企业为何会面临“创新者的窘境”?
主流企业被自己的价值网给“套住了”,很难采用破坏性技术,反而容易被采用破坏性技术的新企业颠覆。那这个颠覆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主流企业被颠覆的原因总结起来是“五所不能”。看不见用户、看不起需求、看不懂模式、学不会组织、跟不上市场。
“看不见用户”说的是,主流企业有自己积累的客户,“让客户满意”是这些企业的信条,但这些主流企业很可能忽视了“非客户”的存在。所谓“非客户”,就是那些过去不是企业的客户,但未来可能成为客户,甚至可能成为主要客户的企业或个人。举个视频行业的例子。在 DVD 普及之前,大家都是到线下录像带租赁店租录像带,很不方便。网飞公司的创始人哈斯廷斯看到了 DVD 和互联网这两个技术普及产生的机会,创办了网飞公司,用户利用网上下单,通过美国邮政系统租借和归还 DVD 。这种创新的模式把原来嫌麻烦、不租录像带的人变成了网飞公司的用户,而这些习惯于使用互联网的新用户是传统录像带巨头百视通所看不到的。
“看不起需求”说的是,刚刚出现的小市场往往不能解决大企业的增长需求。还说视频租赁的例子。当 DVD 开始出现时,传统录像带巨头百视通也注意到了这种新的视频载体形式,但由于当时 DVD 机还没有普及, DVD 租赁的市场其实很小,也很分散。作为视频租赁行业的传统巨头,百视通看不上,也没有耐心培养这个小市场,但这个小市场对于刚刚创业的网飞公司来说,已经是非常好的了。所以,大企业看不上的小市场往往能够成为新创企业立足的起点。
“看不懂模式”说的是,基于破坏性技术的新商业模式往往是主流企业看不懂的。例如,当宽带基础设施普及之后,线上视频租赁商业模式开始出现。作为传统线下租赁巨头的百视通没有互联网基因,看不懂线上租赁的模式。而作为网飞公司,由于它的 DVD 租赁模式本来就是线上线下的结合,网飞公司有互联网基因,它从 DVD 租赁模式转型流媒体模式的道路比百视通要顺畅很多。
“学不会的组织”说的是主流企业已有的机构、惯性和流程等因素会制约它适应新形势,采用破坏性技术的能力。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裂让网飞公司面临很大的困境,这一年网飞公司亏损5000多万美元,不得不寻求和百事通的合作。哈斯廷斯曾提议5000万美元的价格直接把网飞公司卖给百事通,但百视通的 CEO 拒绝了这个提议。百视通之所以拒绝这个提议,根本原因在于百视通庞大的线下租赁店和网飞公司的网上租赁模式之间存在冲突,百视通的线下加盟店会认为网上租赁抢了他们的生意。
“跟不上市场”说的是主流企业在错失采用破坏性技术的最佳时机后,会因为没能够及时积累市场转型需要的能力而一再错过机会。例如,当百视通在2003年真正开始重视 DVD 租赁这个业务的时候,已经落后网飞公司六年之久。百视通的实体店看似有庞大的两千万客户,但由于信息管理系统陈旧,没有数据可以用来对用户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所以效率非常低下。百视通坚持到2010年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在这一年,百视通申请了破产保护。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主流企业为何会面临“创新者的窘境”。主流企业之所以会面临创新者的窘境,不是因为它们的传统业务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企业所在的价值网限制了管理者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看不见非用户,看不起小需求,看不懂新模式,学不会改变组织,跟不上市场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