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坦森所讲的创新者窘境,是企业在面临新领域,新技术的不适应窘境,不论国内国外企业都会碰到的。但是中国的创新者窘境更加有自身特点,还与中国的创新环境有关。
创新需要的是环境,并不是一定需要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气魄,因为如果环境搭建不好的话,这些东西并不会长期延续。
环境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对成果的保护,导致企业宁愿不去做研发,即所谓的智猪博弈效应
中国特色的创新者窘境也就是说大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市场开拓能力。如果一项新技术成果的发生,在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保护,大小企业同时都可以去做的情况下。大企业可以更快地占领绝大部分市场资源,小企业只能获得很少。大家都知道这一点,所以小企业宁愿不去做创新,因为同样也是需要付出巨大的研发代价,却无法收回成本,那么对他们来讲更优的选择是观望。
还有些事情发生在上海,闹得沸沸扬扬的汉芯一号造假事件,当事人从国外买来摩托罗拉的芯片,打磨后印上汉芯一号,最后这位教授仅仅被吊销职务。但是,国家几十亿的资金可是就这样被骗走了。
真正的研发没人敢做,造假的却骗到大量的钱。作为大学、企业,面对巨大的研发投入,将作何选择?这样的创新者窘境,中国的创业者该如何面对?
回到知识层面,在中国的教育中,一直缺乏对哲科思维的训练。所以很多中国的企业,碰到这个窘境时,将会带上更大的枷锁。
目前我们知道中国在研发汽车方面,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技术都是使用的国外的。今天我参加混沌大学吉利汽车企业游学活动的时候才知道,中国在变速箱的研发上投资了非常非常多的钱,而且是联合了非常多方面的力量。最后制造出来的产品还是不能使用。结果这个国产变速箱的希望就寄托给企业来继承发扬,最后找到找到吉利的总裁李书福。吉利增加了几千号研发人员要养,最后还是造不出能使用的变速箱,只能不了了之…目前吉利变速箱的研发不得不全部转到欧洲。我相信这是个惨痛的例子。
这些事情使我坚信,使用第一性原理来理解汽车后市场,将是不得不掌握的一种能力。我将在后续的文章用第一性原理来分析汽车后市场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