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我将代表实验学校初中语文组,去太山镇一中参加太山、丁村、实验三校“1+1+1”研修活动。
下午放学,我把扩音器装入包中,再次检查,没有遗漏什么,才放心地锁上办公室的门,回家。
今晚,注定是一个不寻常之夜。吃过晚饭,我把扩音器充上电后,开始备课。 在“活动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的第二个环节:“二读,读清节奏”,是由老师范读。我打开正在充电的扩音器,在清悠的乐曲中,饱含深情地背诵《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声音借助扩音器的力量,洪亮浑厚,因沙哑而略带磁性。我想,明天定会让在座的每位老师心生艳羡。
为了缓解心理压力,我在背课过程中,利用休息间隙给儿子蒸了三锅包子,直到晚上12点才上床睡觉。
早上五点半起床,洗漱完毕,我又把课默了两遍。
八点,我们一行六人到达太山镇一中。校园干净整洁,课间操操练有序。如此,也无法平复我的小紧张。离第三节上课还有五分钟,听课的老师陆陆续续走进教室。拿起扩音器准备往身上系,谁知没拿好,“啪”一声,扩音器掉地上了,我的心一紧。安老师在旁安慰:“没事儿,别紧张。”紧张?我这是紧张吗?
我深呼吸了两下,拾起扩音器,插上连接线,重新把它系在身上。上课了,我迫使自己的心跳回归正常频率。过程顺利地进行到范读环节,我把扩音器开到最大档,可是发出的声音跟昨天晚上相差甚远。我看到夏老师一瞬间的皱眉,坏了,扩音器摔坏了。
在“创意趣说”环节,气氛很沉闷。特别简单的问题,还得我提示学生才回答出来。就这样我背着个不发音的扩音器,上了一节气氛不活跃的课。
一下课,有学生说:“老师,您的声音小,我在后面听不清。”老天呐,就这么严重?同事们问:“这扩音器怎么不发音呀?”关键时刻掉链子,我真想把这扩音器给扔了。
回去的路上,我回想着这节课的每一个环节,确定没有失误。是我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差。夏老师说:“当学生胆怯不敢说的时候,你应该鼓励她,让她放下心理负担勇敢地来说,以一个学生为切入点,这对其他学生会有很大的影响。”
回到家,我拿起扩音器重新检查,发现连接线竟然没有插紧。看着白紫相间的扩音器,我竟笑了。也许,它是想告诉我,设计好课的同时还要提升个人课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