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李善友教授的混沌商学院听了善友教授讲授的一套理论之后,也确实逐渐认可了“刻意练习”这个理论,不仅仅是因为我本人容易被这些理论所影响,而是因为我之前自己总结出来的"真理理论“,即当大多数人都认可这个理论的时候,那么这个理论就有极高的可信度,这仅仅是从量上分析,从质上分析,除了李善友教授之外,樊登读书会的樊登也认同了这个理论。并且两位学者都强调了《异类》中谈到的1万小时法则,讲述的有些片面。
首先,我觉得刻意练习这本书我是有必要购买一下的,目前只是听了两遍樊登读书会的讲述,希望樊登的讲述把我个人觉得这本书中重要的内容已经整理出来了,但有时候还是得自己去读书,才能真正从中筛选出来个人觉得对自己有意义或有价值的内容。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在读同一本书的时候,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点也是不同的。
言归正传,刻意练习。一个看门的老大爷,看了1万小时门,是无法成为专家的。1万小时法则仅仅是好记忆,易推广的理论。其实这个东西我们可以简单的用数学方式画成一个XY的坐标轴,X轴代表时间,也就表明随着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多,技能会越来越熟练。但如果只是单一重复的做某一件事情的话,单一重复的工作,只会让你做的更熟练,却不能让你因此成为专家。举个例子,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单纯做1万小时的iPhone安装是无法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只有当Y轴起作用的时候,才会将水平的直线调整成为一条上升的直线。Y轴的作用与脑力相关,前面提到单一的手工工作,其实很容易被电脑所替代,因为这之中没有多少脑力的参与。(虽然现在AI技术一直在发展,但能赶上人的智慧还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的)刻意练习,首先明确自己要提升哪一块的技能,我要提升的是我要做好PPT这一块的技能。然后拆解,PPT的技能需要首先要有创意,其次,要有逻辑,最后要把PPT做的好看。将所需技能拆解,细化之后,进行下一步。寻找一个优秀的参考对象,我要找我身边的朋友索要一些他们觉得不错的方案,或者是总监做的方案,然后我来进行分析和学习。“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像书中所讲富兰克林练习写作一样,可以的去模仿总监做出来的方案。接下来就是分配固定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得到持续的反馈,分析自己的方案和总监方案之间的差别和差距,然后慢慢刻意的记忆,并缩短这其中的差距。最后就是持之以恒的练习,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在做方案上就会有所突破。
在做方案上有所突破之后,就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性,也就可以把这个理论延展到其他领域。例如,练字,模仿行书名家的字体刻意练字,刻意学习大师进行演讲等等。最终希望明天,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更好地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