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我们常会遇到:学生情绪失控而造成伤害事件的现象;也不难碰到学生抽烟、玩电游,屡教不改等情况。尤其是初二,有经验的老师称之为“初二现象”、“多事之秋”。我们常强调“德育首位”,可对于这些学生,简单说教是那么苍白无力,不起丝毫作用。大家戏称班主任、政教主任为“消防队员”。那么,我们能不能“用消防的龙头来浇花”呢?其实大多数学生的问题都源于情绪和人际交往。而我们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们,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很薄弱,甚至存在很多误区。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八年级开设了“情绪控制与人际交往”这样一门综合实践课程,以主题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开展活动,主要分两个部分进行:做情绪的主人--初中生情绪调查研究活动;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初中生人际交往训练。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体验,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心灵的成长。同时,也让我们的老师通过研究与实践,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和技巧,改变消极取向,实现师生平等对话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今天,我要说的主要是第一阶段的事:做情绪的主人--初中生情绪调查研究活动。
活动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问卷调查,将初二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情绪分类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引导大家认识情绪,了解情绪与健康的关系,从而对情绪有一个理性的认知。
2、通过情绪类型的问卷调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类型,了解控制情绪的意义和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做情绪的主人,从而幸福和谐地度过初二这个情绪波动较大的时期。
3、理解情绪ABC理论,并尝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同时,积极宣传自己所掌握的控制情绪的方法,帮助到身边其他人。
活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引导学生了解这门课程,激发兴趣,初步认识访问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我们是这样宣传介绍的:一种课程,一份体验,能让你改变生命中影响你卓越的诸多不良因素,从而成就一个与众不同的你,一个优秀的你!让我们在活动中认识情绪、了解情绪从而掌控情绪;让我们跟老师一起关注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一起开始一场心灵之旅。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分解和选择主题,成立活动小组,形成小组实施计划。由学生自己提出小主题,对某一小主题感兴趣的同学自由组合,形成小组,确定组长,小组内部分工并确定活动方案。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学生到图书馆查资料,在网络上搜索资料。用抄写,录像,拍照等形式记录亲身经历的活动。组员一起进行资料整合。设计调查记录表,进行调查记录等。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将各组的优秀成果展示出来,大家一起分享。我们是以成果汇报课的形式和墙报的形式展示的。关于评价,对个体,我们主要采取自评和小组互评的方法;对团队(小组),我们用投票的形式评出优秀小组。另外,还用“回音壁”的形式展出了其他师生、家长、社会人士的评价。
第一阶段用一课时完成,第二阶段用了两课时,第三阶段时间为两周;第四阶段为两课时。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是上好开题课(确定并理解主题、分解主题、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及程序,分工并制定各小组计划等)
首先,我通过“踢猫效应”这个故事导入,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故事再现)这个事故的责任到底在谁?员工应该如何做?什么是情绪?情绪和健康有什么关系?怎样控制情绪?......
在分解主题时学生常会出现思路不清的现象,一会儿想到这组,一会儿又想到那组;另外也会出现小主题重复的现象。这就成为了开题课的难点。比如:开始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是这样分解主题并分组的:问题组、漫画组、情绪作用组、故事组、小品组、作文组、访问组......这就要我们进行引导和协调: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以及对问题的看法。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信息和思考进行梳理和归纳。
3、指导学生提炼小主题。
4、在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自然分组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协调。
最后,学生分成了这样几个小组:情绪认知调查访问组;情绪认知文献研究组;情绪认知脸谱组;情绪控制生活案例组;情绪控制文学案例组;情绪控制知识宣传组。
本项活动的难点除了开题课上的分解主题外,还有对学生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跟踪指导。比如:学生不会制定小组方案;(如图)(要求写出预期成果)不会制定问卷,不会统计,不会写调查报告。情绪认知访问调查组收集了同学们许多关于情绪的问题,如何从这些问题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分类、归纳制成问卷,就需要老师引导。还有就是问卷收上来后,学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如图)这么多张,这么零乱,如何统计,如何绘制统计表。我告诉组长可以用划“正”字的方法,计算出百分比,同时要求组织成员讨论对统计结果的看法,形成自己的看法,写出调查报告。
最难的是对情绪ABC理论的理解。于是,我面向全班同学用团体辅导的形式上了一节中期反馈课,解决对情绪ABC理论的理解问题。我先做了两个活动:大笑放松法和手的舞蹈,前者让学生体验到:笑是可以传染的,它传播一种积极的情绪;后者通过一系列手的动作,让学生感到:手原来可以如此优美,有手真好!这同时也为下面的活动作了铺垫:接下来我深情地说:假如有一天,某一个意外,让你失去了双手,你会怎样?学生有各种回答,但多是伤心、悲痛、不想活之类的;此时导入一段视濒《坤山的故事》,讲述一个失去双手的人是如何乐观生活的。在学生们看呆了的时候,引入情绪ABC理论:A诱发事件;B信念和态度;C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后果。学生们马上明白:同样的A(失去双手),坤山成功了,而我们却活不下去了,原因是B,对事情的看法,而不是事件本身。那么,这个理论,我们生活中能不能用到呢?于是,热烈地讨论中就有了很多生活场景:妈妈唠叨呀,被朋友误解呀等等。此后,情绪控制宣传组就有了出色表现,还创作了情景剧《被篮球砸了之后》。
通过这次活动,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学会了访问调查、统计、文献研究等课题研究的方法。
2、切实体会到了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通过活动认识了情绪,了解了自己的情绪类型,把握了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给自己写了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很有用处。
4、了解了情绪ABC理论,明白了影响情绪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的观念。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用情绪ABC理论调控自己的情绪。
5、给班主任提供了许多德育手段与技巧,使大家更多地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懂得活动育人,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