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挫折教育与存折教育

挫折教育与存折教育

作者: 大寶天天践 | 来源:发表于2023-11-25 21:32 被阅读0次

        挫折教育,目前是一种很普遍的教育观点,其主要思想是: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会不利于他们将来承担更大的责任,故而,不应该让孩子回避可能遭受挫折的场景或挑战,甚至可以人为地、故意地设置一些挫折,以帮助孩子提高将来在社会上承受挫折的能力。

        乍听之下,好像颇有道理,但细想之后,顿觉得毛骨悚然。由爹妈亲手给孩子“使绊儿”,为的是让孩子学会跌倒了如何爬起来,这真的是好主意吗?成长中的孩子,对亲生父母的信任和依赖是他/她面对外界风雨时最安全的堡垒,现在,在最安全的堡垒里这两个至亲却处心积虑地要“暗算”他/她,还有比这更恐怖的吗?

        帮助孩子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父母可做的事很多,唯独不能做的恰恰是在孩子背后“使绊儿”,故意让他们摔跤,然后告诉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帮他们学会跌倒之后爬起来。

      因为,凡是这么做的家长,往往会使孩子失去了最基本的安全感,孩子长大后,由于安全感的缺乏,其抗挫折的能力只会变弱而非增强。

        人为地、刻意地难为孩子、训斥孩子甚至体罚孩子,是不少热衷于“挫折教育”的家长的常用手段。家长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误区是:在孩子遭遇挫折时,不体谅、不安慰,甚至冷嘲热讽,在孩子求助时冷眼旁观,等着看笑话,以为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

        这些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恶劣行为其实是他们内心对孩子怀有的不良情绪的释放,根本就不是为了帮助孩子增强抗挫折能力。

        听听这些家长训斥孩子的话,你就会知道,他们心里积攒了多少戾气——

        “你不是能吗?这下栽跟头了吧?别以为你离了我们就能上天了,一出事,还不是要乖乖地给我滚回来?”

        “你不是翅膀硬了吗?咋灰溜溜地回来了?这下不敢跟你爹我叫板了吧?”

        “现在想起来让我们帮忙了?早干吗去了?告诉你,晚了!你自己弄出的乱摊子,自己处理!”

        “早就告诉过你,除了你爹你妈,谁会对你这么好?现在遇事了,后悔了吧?后悔也没用了,谁让你不听我们的话,活该!”

        这些饱含恶意的话语,把这些父母的心虚和自大毫无遮拦地暴露了。不得不说,只有内心不健康的人才会在同类遇到挫折、险境时出现这样的反应,更何况,他们面对的是自己的亲生孩子。

        如果说,溺爱孩子虽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但还算人之常情的话;那么,过分热衷于“挫折教育”就真的有些病态了。

        他们不可告人的内心是这样的——

        在孩子遇到挫折后幸灾乐祸,这缓解了他们自己的无能焦虑;

        在孩子受了委屈或欺负后冷眼旁观,这可以杀杀“小兔崽子”的锐气,防止孩子以后冒犯他们的权威。

        孩子求助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伸手、不解围,这样可以显示他们至高的尊严,更为了让孩子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以免“犯上作乱”。

        我们看到,内心不健康、不成熟的父母,在孩子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自己的面子,自己的情绪,甚至自己的利益。他们没有能力和孩子共情,更没有能力帮助孩子在挫折中学习勇气和自信,他们最没有资格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著名精神分析师曾奇峰老师说:“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挫折。人为地制造挫折,特别是由父母来制造,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灵软弱甚至破碎,最终不仅不会使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加,反而会使他们连极小的挫折都承受不了。”

        有正见的教育专家也指出,真正有效的耐挫教育,不是故意制造挫折让孩子吃苦,更不是时刻保护孩子而不让他们经受挫折,而应该是在孩子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孩子体会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孩子和家长都能体会到成长的喜悦。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

        《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说:“无论在哪个时代,那些富有勇气,独立而善于思考,且不容易被挫折打败的人,终归会站在金字塔的顶层。”

        培养孩子对抗挫折的能力,的确对孩子的一生都会大有益处。很多家长意识到了这点,于是对“挫折教育”有兴趣,想尝试,出发点本没有错。

        我们要讨论的是,家长如何做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增强耐挫力。

        曾奇峰老师提出的观点是:“唯有温暖御风寒。”

        他说:“只有储备了足够的温暖,我们才经得起严寒的侵袭;如果总是无边无际、从无间断的寒冷,那就是我们无法承受的了。我们毕竟是人,而不是神或者机器。对心灵来说也是一样的,只有得到了很多的满足、温暖、幸福的滋养,心灵才能够经得起挫折、严寒和伤害。对抗挫折的能力,跟获得的爱的多少有关,而跟设计任何‘训练项目’无关。或者说,爱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这是我见过的对“挫折教育”最好的、最形象的解释。

        我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也深有同感,与其处心积虑搞“挫折教育”,不如轻松自然地进行“存折教育”。 这里说的“存折教育”是指家长用心地往孩子的情感账户里储蓄爱和关怀。

        但是,“存折教育”并不简单。 因为,能真正存进孩子情感账户里的,并不是家长自以为的那些东西。比如,“供你吃供你穿”,那是责任,养孩子必需的花费没必要让孩子领情;比如,“我这辈子一切都是为了你”,那是情感勒索,用放弃自己的人生对孩子进行要挟……

        只有那些能真正存进孩子情感账户里的东西,才会在他/她成长的不同阶段用不同的方式“打印”出来,而那些没有显现在爱的存折上的,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存折教育”并不容易,不仅需要长期坚持表达爱的行动,还需要充满爱意的规劝和引导的话语。同时,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表现不佳时,父母恰当的表现就是往账户里“存”了一大笔“钱”。 

          初中三年往往是孩子表现最叛逆的时期,他们好像成天憋着火,随时想和父母吵架。我见过太多“青春期的娃遇到更年期的妈”,没控制好情绪的妈和火力正猛的娃“正面开战”,结局是两败俱伤,好多家庭的亲子关系都是在孩子的青春期遭到严重破坏的。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大,很多时候会行为反常,需要做父母的体谅包容,过了这个时期,他们自然就会有反省,也会对父母的忍让格外感激。成长中的孩子,在各方面都会犯错,父母对于这些过错的体谅会让孩子记在心里、暖在心里。当然,也是很好的“存折教育”。

        以下是一个关于孩子学习“财务管理”的案例:我儿子上高中后,我决定给他按季度发放零用钱,他很开心,因为可以一下子自由支配那么多钱。但是,一个月后我发现,他好像把零用钱花光了,这的确让我有点恼火,于是,我问了他情况,他也承认是自己没管理好花钱的速度。 

        这时候,挑战来了,是借着这个事狠狠地羞辱他,让他牢牢地记住这个教训,还是心平气和地理解孩子的超支是因为缺乏经验?我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孩子认真探讨了如何把‘小金库’管好,然后,提出一个方案,先‘借’给他一部分生活费,供他在剩下的两个月内使用,等下一季度时,我还是按照从前的方式和原来的数额给他发放生活费,那时他再慢慢‘还’回我‘借’给他的钱。他点点头同意了。

        事后我和先生商量这个事。我说:‘孩子第一次自己管钱,难免冲动花钱,这并不说明他不懂珍惜,别急着给孩子扣帽子。我借给他的这部分钱金额不大,这样他下个季度还钱的压力也不大,同时,也算是让他体验一下财务超支之后可能遇到的窘迫。但是,他一个大小伙子,又是住校的孩子,有什么急事家里也帮不上忙,不能让他手头太紧。所以,你偷偷地补贴孩子一下,周末他出去玩时,给他兜里塞点钱,这样,既不破坏规矩,也别让孩子真的遇到尴尬。’

        我先生完全同意。于是,我看似严厉的规矩和他爸温情脉脉的补贴相得益彰,让孩子既学到了教训,也感受到了家长的体贴。这样带着爱意的惩罚让他明白,惩罚针对的是行为,而不是人。

        此后,他管理金钱的能力大大提高,再没有发生过上述类似情况,而且,他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对我们心有余悸,而是更加信任。

        这件事过后,我对于类似事件更有把握了。那就是,在孩子犯错时、失败时,最需要家人的温暖和心疼,只有足够的爱,才能让他尽快从低谷走出,才能帮助他恢复自信。 ”

        父母在这些“危难”时刻的表现,都会被孩子默默地存进情感账户里,在爱的“存折”里多出一个又一个不小的数字。别小看这一次次的累积,当孩子长大后,带着这个“存折”行走江湖,他/她就能坦然无惧地经风雨、见世面,遇到怎样的挫折都不会心里没底,更不会因为缺爱而失去对抗挫折的勇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挫折教育与存折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wo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