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是当年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生之一,也是我们家族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小时候对叔叔还是没有太多印象的,平日本来就回来的少,可能几年才回来一次。
虽然对叔叔没什么直观印象,可从爷爷奶奶那里倒是了解不少。儿时那会,家里还是有好多自留地的,不同季节种着不同的农作物。尤其是夏末那会,也就是日头最盛的时候,农事最忙了,摘棉花、摘花生、扳玉米…
因为爷爷那时在县上教书,家里的农活一般也顾不上,爸爸妈妈在外面做事,也就留下奶奶和我们姐弟倆了。两个小将虽然帮不上什么忙,可总归还是能起点作用。
因为我性格贼拗,奶奶的性子又很急,每次姐姐把手头的农活快做完了,我本来就分的少,可一半都没有完成。奶奶这时就会有点急了,我呢,依旧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有时候干脆撂挑子不干了。
回家的途中,奶奶就会跟我们说,你叔叔跟你差不多大那会,一遇到农事,也急的直挠头,可他经手的事肯定没话说。他当时也有那个很子勒,直接说我可不要呆在农村,当一辈子农民。后来他还真考上大学,闯出去了。
现在看你有没有那个很子,也考出去!要不然做不了农活,靠么斯吃饭哦!当时农村本来就交通闭塞、信息匮乏。在奶奶既有的经验里,考上大学是唯一脱离农村,走向城市的路径。
当然,现在读书虽然对于农家子弟来说,不是唯一出人头地的通道了,可它依旧是最容易的方式。也就是在奶奶的言语中,叔叔在我孩童时期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了我的学习榜样。
可小时候的自己太贪玩了,学习也就小学那会还不错,之后就是一路平平无奇。以至于第一年高考,就比本科线高了不到十分,当时填了好几个学校,没一个愿意收我,我落榜了。
难受,对当下的恐惧,对未来的迷茫。那时刚成年的自己,能做什么呢?又能做的了什么呢?当时也算是年少轻狂吧,因为自己会炒几个菜,就想去当厨师,还信心满满,我要去新东方。
家里但凡有这些重要的决定,那都是得拿到台面上去讨论的。爸爸和爷爷还是希望我在来一年,可能还没有走出高考落榜的阴影,感觉自己在来一年也不得行,还不如去学门技术,奔着自己的“爱好”去。
没办法,最后家里人还是拨通了叔叔的电话。当时自己心想,去意已决,谁也不能改变我的决定。可当叔叔跟我分析完利弊后,说了一句,你能吃的了这个苦吗?那一刻,我不语了。
我吃的了这个苦吗?我是真正想去做这件事吗?还只是为了逃避既有的事实带给自己的挫败感?是的,我还是选择了读书,继续在这条路上死磕。
后来上了大学,对于全新的一切太过好奇,参加了好多社团,以及学校和班级的竞选活动,看似风风火火,可学习上也没上什么心。到了大三,大家都开始忙起来了,我也慌了,我要做什么,工作、考研还是?
最后我选择了考研,走这条路也确实不容易,因为当初落下的太多了。可哪又有什么办法呢?自己种下的果子,含着泪也要咽下去。当时我们班就我一个男生选择了这条路,日后注定孤军奋战。
还记得离考研只剩30天的时候,那天下午外面正下着暴雨,我一个人跑到了教四二楼的走廊上背书。当时叔叔给我发来了一条信息,走正确的路并不容易,看到这句话的那一刻,我压抑已久的情绪决堤了。是的,当时我哭了,哭了好一会儿。
待泪水干透,脚下自己所选的这条路只会更加坚定,义无反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