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笔记:王阳明《传习录》(5)】
徐爱录 【3】
【原文】
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译文]
徐爱接着问:“比如事奉父亲的孝,事奉君上的忠,与朋友交往的信,治理人民的仁,这当中有很多的理,恐怕不能不去仔细体察吧?(只在心里求,不在事事物物上求吗?”)
先生感叹道:“这一说法把人们蒙蔽很久了,三言两语是不能使人清醒的。现在就对你说的问题来谈一谈。比如说侍父,不是去父亲那里求得孝的道理;事君,不是去君王那里求得忠的道理;交友、治民,不是从友人和百姓那里求得信和仁的道理。孝、忠、信、仁都各自在自己的心中。心就是理。天理就是没有被私欲迷惑的心,不用在心外添加一分。以这样的一颗心,表现在侍父上就是孝,表现在事君上就是忠,表现在交友、治民上就是信和仁。在自己心中去除私欲、存天理就行了。”
[解读]
当我们要改变自己,首先要改变的是认识,是理念,是自己的心,而不是方法。难道我们去参加学习班,学习孝敬父母的方法吗?这一切都只在你自己的心里,你自己的心正不正,意诚不诚,如果你正心诚意,一切自然生发;如果心不正,意不诚,你学个什么?你什么都学不到。
《传习录》一开篇就是讨论《大学》,《大学》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就是三纲八目,三纲前面讨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会发现人们对八目的印象很有意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家都记得,因为这是效果;格物致知,大家也记得,因为这是方法。唯独诚意正心,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中间还有这两条。而没有诚意正心,前两条,后六条,全是白搭。
《大学》里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欲修其身,先正其心。心不正,啥都修不来。如果你心里没装着父母,倒要去找人学习怎么孝敬父母,岂不荒谬?如果你心里装着父母,你自然自己就会,对父母的言语行为,无不恰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