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墨海
《随园诗话》通注(35)

《随园诗话》通注(35)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4-05-15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一·三五】

诗人陈制锦,字组云,居南门外,与报恩寺塔相近。樊明征秀才赠诗云:“南郊风物是谁真?不在山巅与水滨。仰首陆离低首诵,长干一塔一诗人。”陈嫌不佳。余曰:“用意极妙,惜未醒耳。若改‘仰首欲攀低首拜’,则精神全出,仅易三字耳。”陈为雀跃。樊博学好古,尤精篆隶之学。余所得两汉金石文字,皆所赠也。卒后,余挽联云:“地下又添高士伴;生前原当古人看。”

陈制锦(生卒年不详),字组云,一字楚筠。清诗人。官知县。曾与王文治、严东有、夏芝三、徐蒸远、俞耦生、鲍雅堂、刘朴夫、存子昆仲、王少林凡十人结社联吟。王文治有《雪夜小集同李晴州丈暨陈楚筠夏芝三徐蒸远家少林各赋长句》诗。与扬州八怪之一黄慎亦有交往,黄慎有诗《社日呈陈组云邑侯》(邑侯;知县)。清·许嗣云《芷江诗话》对其有记载。

报恩寺塔,指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大报恩寺,是大报恩寺的核心建筑,高78.2米,九层八面,周长百米。通体用琉璃烧制,塔内外置长明灯146盏,芯粗1寸左右。这项工程耗时近20年,使用的匠人和军工达10万人,耗资248.5万两银子。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被称为“天下第一塔”。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是当时中外人士游历金陵的必到之处。

樊明征(?—1757),字柽模,亦作圣模,一字轸亭。岁贡生。江苏句容人。其父名长梿,长梿有兄,早年为南京城南普德寺僧,世称“怀远大师”,精通文翰,著有《经颂随笔》。樊明征跟随伯父长期侨居金陵,得以与吴敬梓、袁枚等人结交。曾于乾隆十四年(1749)受聘返乡修县志。工诗文,金石书法上也造诣极高,著有《轸亭诗集》、《轸亭文集》,惜已散佚。据何泽翰《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考证,樊明征是《儒林外史》中“迟衡山”的人物原型。

陆离,音lù lí。释义为形容色彩绚丽繁杂;参差错综;形容长剑低昂貌;指美玉。《楚辞·离骚》等均有记载。《楚辞·招魂》:“长发曼鬋,艳陆离些。”《淮南子·本经训》:“五采争胜,流漫陆离。”高诱 注:“陆离,美好貌。”唐·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文章彪炳先陆离,应是素娥玉女之所为。”

长干,音cháng gān,指长干里,古建康里巷名,也借指南京。长干里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内秦淮河以南至雨花台以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地名,是江南佛教圣地,素有“佛陀里”之美誉。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长干里一带已经是南京人口最密集地区,也是本地区经济命脉之所在。有众多描写长干里生活、爱情、风土的诗词歌赋,“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典故即来源于此。长干里地势高亢,雨花台陈于前,秦淮河卫其后,大江护其西,又是秦淮河的入江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南京城市的雏形——越城就位于此。范蠡之所以选择在此筑越城,就是看到这块地方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商业繁荣,人中密集,同时,这里有山水卫护,攻守皆宜。秦、汉、六朝时期,长干里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是著名的商业区和货物集散地。

渠,音qú,此处为人称代词。同“佢”,他,她,它(吴语、粤语、客家话、赣语)。如:渠是何人?(意思是:他是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园诗话》通注(3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iv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