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作者: 萬久 | 来源:发表于2020-06-07 14:46 被阅读0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么?

    我们所见的,不一定是事物的本质,

    人们所见的,一定不是事物的本质。

    你以为抽身事外,就可得见“真面目”了么?

    假设在一个万里无云的天气,你在飞机上俯瞰,并且盘旋一周。你的所见也只能是庐山的全貌。在上帝的角度上,你会发现庐山的美便荡然无存。只是普通的山岭的“地形图”罢了,那当然不是庐山真面目。

    你回到图书馆、资料室,把所有关于庐山的文献、图片都找出来阅读。然后在各个不同角度观赏庐山。你认为,这样可算识得真面目了吧?

    非也,非也。因为庐山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情况下,依然会展现出不同的韵味。比如西湖,便有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夜湖之说。

    即便你穷极一生,遍游庐山。无论风晴雨雪,历尽日出黄昏。你之所见,仍然只是你眼中的庐山。你之所感,仍然只是你心中的庐山。若非事先读过,面对庐山,你无论如何写不出这样的诗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所以,你所见的庐山,与当年太白先生所见是断然不同的。不同之处在于观赏者的境遇、荣辱、学识、情怀、心态、阅历,更有甚者,天资不同之人所见庐山也会大相径庭。

    欲识真面目,难于上青天。我们常人能认清自己之位置,体会自己的感知,便已难能可贵。我们所说的世界,都只是“形”作用于人心的“像”,而绝非“形”本身

    所以,切忌不要沉迷于“将心比心”,不要用自己的感受推踱他人。否则必定徒增烦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题西林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jctktx.html